谋后事(2 / 3)

权柄 藏镜 1648 字 2023-05-25

指尖无意识地划过织锦被面,摩擦着那复杂却又各循其序的纹路,良久,方才道:“若是……顾宁安分守己,你,便当朕不曾下过这一道密旨罢。”

“老臣明白。”

昏暗的室内,馨香静燃。

武帝正要开口再嘱咐些什么,忽而一道显得刺目的光亮自窗外一闪而逝。

随即而来的是轰隆隆的雷声。

武帝瞳孔微缩,似是被这外头的雷声惊住了一般。

便是郑阳庚,也不由看向那被映亮了的窗格。

太极宫里,久久没有人再开口说话。

“罢了,今日便先到这里,太师他们也都在奉天殿里等着,”武帝道,“赵信忠,你与郑大人一道,去见见奉天殿的大人们,将朕的意思说了,让他们连夜召人进宫,拟定这立储的圣旨——明日一早,便于早朝上,宣之于诸臣,昭告天下。”

圣旨,除去帝王敕令之外,还有一种便是由中书省所拟发的圣旨,经由皇帝过目用印,传至各府乃至地方,多为礼制封赏用诏。

以武帝如今的心力,能好生处理应对好自己大行之后的事,留下一些后手,已经是殚精竭虑,是以这些,便只能依赖中书省定稿拟旨了。

“对了,还有一道——既然太子定了,便召礼部同去奉天殿,商量一个章程出来,让他与苏四丫头,择日完婚。该给苏四丫头添的妆,也让内库府拟一个单子,明日随着立储诏书,一并送到太师府去,”武帝疲惫一叹,“朕现下唯一庆幸竟是老师年纪比朕还大。独木成林,虽后继有人,却也要和朕一样,需要时间慢慢等”

“此乃——朕之幸也。”

赵信忠与郑阳庚对看一眼,应承下来,这才拜别武帝。

而武帝的眼睛,却定在了那不时被电闪映亮了的窗格上。

方才的那一道惊雷,似是拉开了什么序幕。

而太极宫寝殿外的夜色,较之平常也更为暗沉、压抑,一派阴云聚顶,银蛇缭绕之象。

赵信忠与郑阳庚的身影,于廊下匆匆行过,随即朝着前庭奉天殿的方向而去。

而天上雷光则自远及近,轰鸣之声不绝于耳。

须臾,大雨倾盆。

半倚靠在床榻上的帝王叹了口气,几不可闻地叹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立春三候未尽,天气严寒,此时打雷,可谓是灾年之兆。

这冬日怕是还要往后延长,这一年,不好过了……

武帝又闷咳了两声:“行了,你也别跪着了,苏四丫头敢这么说,必然是不怕我听的,那小丫头看上去贤良淑德,却还是自小跟着兄弟们一道读书长大,哪里真跟一般的闺阁小姐一般省事。朕,早知道她那么个模样。”

“日后,待朕驾崩,你便将鹰令交到苏四丫头手里。冯帆,你且记着,不管最后,谁坐到朕这个位置上——太师府,是朕唯一能容忍的外戚,苏家,也是实至名归的国戚。”

黑衣银绣的男子动了动已经跪麻了的膝盖,低头道:“臣明白。”

“你也去罢,让朕自己睡一会儿,”武帝低声道,“这些日子,朕是越来越不济了……”

冯帆又是一礼,起身略带着踉跄地退下。

只是那闭目许久的帝王,耳侧却还是天上雷霆轰鸣之声,不断反复。

这一夜,注定是太平不了。

随着郑阳庚、苏太师以及朝中重臣连夜出入禁宫,有些风声已经在不自觉之间开始走漏。

自古君臣相得者无几,君臣之道向来都是博弈。

昔日朝廷运转,指如臂使,政令往来,上行下效的日子,随着帝王这两年的病重,多少也受到了些许影响。

再加上蠢蠢欲动的诸位皇子,局势愈发复杂起来。

结党营私,党政派系在朝中渐渐浮出水面。

虽有帝王余威震慑,却也不乏顶风作案、利益熏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