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是不重!”
他们眼神直白又热烈,刘萦将黑伞收了起来,介绍到道:“此伞叫长柄纳凉伞,抗风抗暴不在话下,二十四根伞骨,自动开手动收,半圆手柄方便悬挂收起来,”
说着她将伞顺手挂在一旁的架子上,“你们想不想试试?”
此话一出,李贵率先将伞拿起来,模仿着刘萦的动作成功撑开了大黑伞,整个人激动不已。
“没想到这么轻,看起来又好结实,这伞骨非竹非木,竟不知是何种材料制成?”
“这个暂时容刘萦卖个关子,大家只要知道这伞可以开合三千次以上,即使每天多次使用,也可以用两三年。”这数据不是她信口开河,而是厂里的质检数据,真实可靠。
“那这价格?”
“一把八十文。”
大原蓑衣二十五文,斗笠十五文,一套下来四十文。
古法制伞工序繁杂,比蓑衣难度高的不是一星半点,她爹一心要让利于民,定价太低了,除去材料人工各种投入根本不赚钱。
所以她要将价格稍微提一点,免得被同行针对。
“八十文?价格一下涨了一半多,少东家认真的?”李贵急道。
“李伯伯,这伞和萧家的伞孰优孰劣您应该心中有数!”刘萦仍是笑意盈盈,一点没有被质疑后的不快,“何况,这只是新品,以后三品伞行还会按品质将伞划为上中下三个等级,价格依次递减,届时大家需要什么就定什么?”
“敢问,这伞是哪个等级?”一直不做声的钱掌柜问道。
刘萦:“中品。”
“那上品又是何等模样?”
“上品所需要的材料棘手,得过段时间才开始打样。”她没有顺着介绍上品伞具体优势,只是提到上品二字时,眼里的光芒惹眼。
大黑伞在主顾间传了一圈,每人赏玩过一次后,再次回到了刘萦手里,她慢条斯理地将伞合拢扣上,看了一眼外面的日头,摇摇头竟有些歉疚。
“哎呀!刘萦只顾分享,误了大家时辰,这会儿要热起来了,就不耽误各位,慢走不送。”说着她还行了一礼。
以钱掌柜为首的主顾们反倒摸不着头脑,合着介绍大半天根本不是要他们订货?
再看少东家唇角含笑,这哪里是任人拿捏的,分明是只笑面虎。
他们眼巴巴地看着刘萦拿着那把伞慢慢走远,众人都被这新伞勾了魂——无论是材质还是巧思放眼整个大原都是新颖的,万一被别人抢先定了去,他们可不就白白浪费先机?
刘萦走路极轻,步步生莲,没有发出半分声响,转眼到了作坊大门处,很快就要消失在大伙视线中。
在一阵落针可闻的寂静后,众人按捺不住出声。
“少东家等等,钱某要订货,刚刚的那大黑伞我要两百把。”
“我李贵定一百把。”
“我也要,我也要!”
刘萦数着步子往外走,本以为计策不奏效再想办法时,钱掌柜订货的声音犹如天籁,她咧嘴一笑,等收拾好情绪,再回头又是得体的少东家。
“既如此,诸位随我去会客厅交定金。”
会客厅,刘三平眼看着女儿不止解决了返工的问题,又成功谈下了后续的订单,非常欣慰。一改颓丧之气,乐呵呵地与妻子一起张罗着端茶递水、研墨找印泥等琐事。
刘萦不紧不慢起草收据文书,一式三份,幸亏原主写惯了毛笔字,她循着记忆写起来游刃有余,只笔锋锋利霸道些。
巳时三刻,送走主顾们后,刘萦清点今日的定金。
大原的定金比例是五抽一,今日的订单一千多把,定金拢共二十三两,算是收获不小。
她从中包了十两,递给顾菀,揶揄道:“娘,之前问你拿的,现在还你,免得你一天天眉头都不见舒展,好像我借钱不还似的。”
顾菀抱紧手里的银袋子,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