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出来时,刚及不惑之年的祖父鬓角忽地白了,什么也没说,只在香火缭绕的祠堂前留下了三声叹息。
宋听声的父亲是谁,对她来说至今仍然是一个谜。宋挽春当年是成过婚的,只是除宋家外,无人知晓这位郎君究竟是谁。
按舅父舅母的说词,她的父亲是个风流的浪荡子,当时同她母亲两情相悦,两人便成婚了。只是她父亲成婚后仍收不了心,没过多久便弃她们母女跑了。
宋家对外自是一瞒再瞒,只说是送郎婿去乡下养病了。
但纵使没有父亲,宋听声也未曾因此而受到什么苛待。她的祖父祖母前些年便已仙逝了,如今的宋家是她母亲的哥哥,她的舅父宋琛主事。她的舅母亦是书香门第出生,同舅父育有一子,名曰宋阶,是她的表兄。
舅父一家都是极好的人,待她如同亲生,外府的人虽不明就里,但瞧见了宋家的这般姿态,自然也不敢怠慢她。
后来又过了几年,宋挽春不知怎的,突然离开了宋府。
孤身一人,招呼也没打,便这么消失了。
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也没有人知道她是死了还是活着。
她在宋家待了二十年,却仿佛从未在这里活过似的,什么东西也没有留下。
除了宋听声手里的这本小本子。
宋听声将这本子一点点翻开来。
这本子除了她没人瞧过,上面的字有许多她原先是看不懂的,只是或许因为是母女,又或许是她天生聪慧,脑子灵光,后来前前后后相同的字见得多了,倒也猜出了不少。
宋听声眼神落向了当页角落里画着的一个小兔子,黑白两色,笔触简单得很,说不上是工笔还是写意,但胜在形象传神,瞧上去浑身毛绒绒的,活泼可爱得紧。
宋听声摸了摸那小兔子,觉得她的母亲应当也是一个很可爱的人。
这小册子宋听声十几年来已翻过无数遍了,上头当真是什么都写,有京城的杂玩美食,也有其他地方的,还有些地名是她如何也瞧不懂的,她甚至还在其中的某一页上看到过骂先皇和本朝的话,大半夜叫她看出了一身冷汗,生怕自己看上一眼也要被拉出去砍头。
虽然该说不说,她大抵都是认同的。
而除了这些,这小本子上似乎还写了一篇爱情小说。
这小说写的文白夹杂,篇幅极短,出现了很多人,只是他们都没有名字,大都以官职或是绰号来代替。主要讲的是当朝丞相为保手中权力,勾结倭寇起兵谋反,先皇被杀,皇室众人也接连以身殉国。而就在丞相将要夺得帝位的危急关头,先皇养于民间的私生女竟横空出世,力挽狂澜,登基为帝,保住了本朝江山。
其中占的笔墨最大的便是这位女帝,还有一名将军,虽然两人好似一对清白君臣,可她却平白从那描写中看出了几分暧昧来。
这可真是刺激。
宋听声强压嘴角,两眼放光,心潮澎湃。
这故事的背景应当不是本朝,毕竟丞相在本朝初年便已经被废止了,当今连女官都没有,就更别说女帝了。
但这不妨碍她看得津津有味,毕竟是小说嘛,谁还管真不真的了。
只是这小说颇有些没头没尾的,其中许多细节像是被故意模糊省略了似的,时常叫人云里雾里,看得不是很明白。
结尾也只写到女帝在皇宫等待南下剿灭叛军的将军,便没了。
然后呢?将军胜了吗?女帝和将军最后在一起了吗?
宋听声想结局想得抓心挠肝。
兴许是她这几日想得多了,才做了方才那个光怪陆离的梦。
那个梦太过真实,竟叫她有一瞬觉得自己便是故事中的那个女帝。
她微微呼出一口气,将手中的小册子合上,觉得屋子里有些太闷了,便直起身,将书桌前的窗微微掀开了一道缝。
她只往窗外瞥了一眼,随即撤下的手一顿,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