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杖。之后长安城中饥民终于得到了救济。
刘协这个人,如果他不是出生在这个年代,也许最后真的会是一个不错的皇帝。
这位少年天子如今才十四岁,经过几百年美人基因的优化,有着皇家人一贯出色的相貌,气质文雅端庄,和荀彧一样很符合这个时代的主流审美。一样是翩翩君子般的人物,只是他尚且年轻,难免带着一点少年稚气,却又因这些年的经历而在眼角眉梢流露出丝丝阴郁。有人时,笑起来倒不明显,可无人时脸色沉下来,那些阴郁就让人无法忽略。
不凶狠,只让人心疼。
非明的眉目柔和下来,在黑暗中无声无息,仿佛幽灵一般退了出去。
如果荀彧见到了,大抵是会很喜欢他的。
宫禁毕竟森严,即使是非明,也只见了刘协那么一次——或者说,一面便够了,了却了自己的好奇心,了解了长安的局势,她并不是很想继续再在这里继续待着。
趁着城内还没有戒严,她低调地出了城往回赶。
好巧不巧的,正在她出城后的次日,长安便爆发了争斗。
刘协讲和无用,郭、李二人为了刘协的归属而大打出手,长安血流成河。
听起来好像刘协就是那个祸国殃民的美人,引得众人冲冠一怒为红颜,为搏美人一笑倒是什么都顾不上了。
非明想到这里,歪着头轻轻笑了笑。
被诸多人寄予厚望的那位天子的性命,在她眼里倒真不比这路边野花的重多少。
她回来时,没惊起多少风雨,和走时一样无声无息的。
就像只是出去散散心。
事实上也确实只是出去散散心。
和戏志才那几人不一样,他们若是入局,必然要出手搅风搅雨,留下不知多少步暗棋,等到多年后人们抽丝剥茧,才知其中谋划细思恐极,道一句惊才绝艳。
非明不喜欢。
她如今已然不喜欢在历史中留下自己太多的痕迹,就像一个过客,即使逆天改命,也了无痕迹。
何况杀生丸不在身边,她就更没心思去费这个脑子了。
在长安那几方势力拉锯,始终分不清输赢的时候,兖州战场胜负却已经开始倾斜。
兖州在曹操的治下,人民还算是安居乐业,说不上过得多好,但食能果腹,在这乱世里,不必担心每天*朝不保夕,颠沛流离的过日子,便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吕布是个将才,可惜却有称王为帝之心。
这本是正常事,要命的就是他空有野心而没有与这野心相匹配的能力。
他不是政治人才,也无法知人善用,性格缺陷很大,为人刚愎专断。
这桩桩件件,到了如今兵临城下,生死相搏之时,都是很要命的。
夏侯将军在与吕布对战之中,不慎伤了眼,曹操大怒,最终便是要吕布拿命来陪。
戏志才在远在战场军营里,也不知他怎么拖着病体游说,又或者吕布本身就不得人心,他部下叛变,最终城破,被俘。
这场持续了大半年的战争,总算在十月有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