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知这是拉拢,但面上却毫无所觉,笑道:“如此甚好,吾辈之幸也。”
荀彧想了想:“你姓明,名非,想必是你师父望你为人处世能够明辨是非。”
没错,非明说自己是山野之人,一个孤儿,被师父捡到,相依为命。也正是她那个杜撰出来的师父,来给她开蒙习字,只是后来师父早早去世,为生计,那些藏书也都卖了,皆记在她脑中。
后来在山中的日子过不下去了,这才出门,想投靠一方势力,或者找个营生过活。
总之说的很没有志气,被老父亲心态爆炸的荀衍说了一顿。
什么“好男儿志在四方”、“少年当立志”之类的,听的非明连连点头,一句话都不反驳的。
她就是拿这种父亲母亲样子的人没有办法,对别人的关心实在没法拒绝。
听了荀彧的话,她漫不经心的点头,没好意思说自己就是把原来的名字倒过来取的。
荀彧接着道:“既希望你明辨是非,那吾等便望你为人处事,德行操守如天悬之日,便唤做尹昭如何?”
尹昭?治理天下如明日高悬,海清河晏吗?听起来好像还不错的样子。
非明恭敬行礼,“谢二位先生赐字,尹昭定不敢忘今日之教诲。”
荀衍摸着胡子点了点头,看这个年轻人是怎么看怎么喜欢,越看越觉得不错。
荀彧点了点头,“昨日熬了一夜,尹昭想必十分困乏,回去睡吧,今日休息好,明日我来与你引荐曹公。”
荀衍声音温和:“且去吧,若是短了什么,差人去与夫人说,只当是自家一般。”
“多谢二位,尹昭告退。”
荀衍在她走后,摸着胡子可惜地叹惋:“如此郎君,竟非荀家人,实在可惜。”
荀彧笑道:“更可惜的是,你女儿嫁人了,我女儿还没有出生。兄长,你说可是?”
荀衍的心思被他戳穿也不恼,“这等人才,谁不想拉拢,若非不想操之过急,我都恨不得当场收他为义子。”
荀彧笑道:“不可不可,打好关系,有这取字的情分在就好,做得多了,反而过犹不及。”
他为曹操举荐了不少人才,但都不曾扯上什么实质性的关系,这才能坐稳如今的位置。
上面的人自然是有疑心的,而荀彧要做的,就是尽量避免做出这种会让人忌惮的事情。
如今这样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