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都外天地(1 / 3)

吾非孤生竹 采芹人 1685 字 2023-06-03

比赛的场地在府衙旁的和文馆,和文馆类似于一个专门传授人三十六行经验的地方,里面几个当值的人算是三十六行全才,做啥都能通一点,评判官正是和文馆的几个老头。

乔临溪到的时候和文馆已挤满了人,场地小人又多,以物换物的、拜师学技、展示手艺,还有凑热闹的人群,乌泱泱挤了一大片。

三年一次的比赛,最终得胜者会赢得官方承认的荣誉及钱财和物资上的奖励,算是给百姓劳苦生活的激励。养蚕、缫丝、成品丝绸、锻刀,还有烧陶制瓷,分门别类,各式各样都能拿来参赛。

参赛品按类别排列在一起,等着吉时一众评判官审定。光本地府衙管辖内的商农户,带着蚕来参赛的就有十四家,扁箩上皆盖着细软的布,小心翼翼护着参赛宝贝,看热闹的人在边上走来走去,荡起一阵阵风,巴不得将扁箩上的布吹掉满足下好奇心。

巳时刚到,三位评判官从后门出来,后面跟着两位记录师。十四家蚕户同时揭开扁箩上的盖头,白盈盈的一筐筐蚕引的众人赞叹不已。评判官挨个仔细查看,拿起肉乎乎的蚕轻吹、捏、揉,丈量尺寸、称重量,每看过一家就凑一起耳语一番。

蚕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长势基本相似,心计的蚕户把往年煮过水的蚕茧一并带来放在扁箩旁作陪衬。

乔临溪盯着三个上了年纪的评判官觉得他们都是正人君子,今日她可是铆足了劲打扮一番才站在这里,三人根本没注意到她出挑的容貌,那丫头的话果然不足信。

评完蚕后是纺丝一类,再后者就是染色后的丝绸,评判官对参赛品进行一一甄别。

午时会张贴出榜首,揭榜之前是最难捱的时间。

午时太阳炽烈,众人像群打败仗的散兵,丢盔弃甲挤在贴榜那面墙下等结果。临溪和青青也站在人群外焦头烂额,二人何时被这样毒辣的日头晒过,满脸通红,鬓角流汗,乔原瞧着两个姑娘期待的神色有些惹人怜爱,从犊车里取来水递于她俩,又用伞遮下阴凉。

清脆响亮的一锣声,陡然将昏睡的人群唤醒,纷纷往张贴榜处跑去。

养蚕的榜上,首位赫然写着乔临溪、姚青青二人的姓名。

两个姑娘抱在一起不顾他人目光拍背搂肩,泪涕齐下,乔临溪揉着眼泪问:“金蚕可以先给我保管几天吗?”

青青忙点头:“可以可以。”

乔原对此没多大兴趣,见二人喜极而泣,他非常震惊。

和往届一样,魁首奖赏金蚕一枚,与真蚕尺寸相当,十分金贵,二三名分别奖以银蚕、铜蚕。一经官府承认的能力,无论走到哪都是值得一吹的手艺活,是给农商户最好的认可和鼓励。

临溪用右掌托着沉甸甸的金蚕,爱不释手。

青青借着赢得比赛的兴奋劲向乔原提要求:“你给绾绾奖赏,是不是也有我一份?”

乔原爽快答应道:“都有,不管你们想要什么做大哥的尽力满足。”

青青灿然一笑:“等我回家去慢慢想好了再告诉你。”

金蚕来之不易,一天下来浑身酸痛,两个姑娘刚回家就泡在澡桶里,乔临溪沐浴时也捧着它,放在唇边亲了一下又一下。

青青往她掌中的蚕身上撩一捧水,褪下水渍的蚕更金光耀目,她说:“金蚕给你吧,我不要了。”

临溪抬眸诧异道:“为何?你不是跟我一样在乎么,怎么突然要给我?”

青青笑道:“对我们养蚕的肯定我已经得到了,它就留给你保管吧。一枚金蚕而已,我想要多少爹爹都会给我弄来,你外出采摘桑叶,清洗、切丝,还在蚕房守夜,付出的远比我多。”

“我们是分工不同,不存在谁付出多和少。金蚕下面有官印,舅舅给你再多也比不上这小小的印章,真的不要?”

“留着吧,你开心,我会跟你一样开心。”

临溪伸出湿哒哒的手臂把姚青青环住,不住的感谢:“青青,我去钟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