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扇子这东西可没有顾绣那么好查。杭州地区特制的扇子,很有地方和民族特色,与杭州丝绸、杭州龙井茶一同被誉为“杭州三绝”。扇子品种繁多,扇面装饰内容丰富,不仅有山水风光,还有峰峦叠石,可谓妙笔丹青,无所不包。
很多文人雅士,都喜欢携带杭扇,而且就是南京也有不少专门贩卖杭扇的店铺,要想查出来这杭扇来自于何处,无异于大海捞针。
朱载坖正在思考此事的时候,李庭竹来了,他有些着急的对朱载坖说道:“殿下,不好了。”
朱载坖问道:“出什么事情了?”
李庭竹喘了口气才说道:“魏国公和定国公又闹起来了。”
朱载坖有些无奈,这两位本是亲戚,现在却和仇人一样,不知道这次是为了什么又闹起来了。
李庭竹将事情给朱载坖说了一下,说白了,这次的起因就是朝贺的次序问题,每年的正旦日朝贺,对于南京的勋臣们来说,虽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但是也是南京勋臣们内部地位的象征。
之前这个班首一向是魏国公的,因为他是国公,又是南京守备,无论是爵位还是职务都是当之无愧的南京第一勋臣,按照国朝制度,朝参序列首公,次侯,又次伯。
但是眼下徐鹏举已经不是南京守备了,李庭竹以临淮侯领南京守备。但是李庭竹不愿意在这种小事上和徐鹏举发生冲突,主动提出他只是侯爵,理应在公爵之后。
按说李庭竹作为南京守备,主动都退了一步,这事也就算解决了,但是不巧的是,南京城里现在是两个国公,魏国公和定国公。
按说爵位相同,那就按照职务即可,徐鹏举现在除了奉祀孝陵之外没有其他的职务,而徐延德可是掌左军都督府事的左都督,又是太子太保,职务可比徐鹏举高多了,徐延德领班是正常的。
但是徐鹏举明显不是这么想的,他认为徐延德在朝贺中居班首,这无疑是对魏国嫡系家族地位的挑战,他对此事极为不满,认为这是徐延德故意挑衅。
魏国公毕竟在南京经营以久,南京勋臣们当然是要向着他的,徐鹏举的军师诚意伯刘世延久出来说道:“事权者,一时之任使;班爵者,不易之定分。魏国公元勋世臣,爵列上公,虽已革任,未尝革爵。况系钦定班首,且今奉祀孝陵,先后之序较然甚明。”
刘世延的意思也很明确,就是魏国公作为洪武功臣,自然是要比定国公这个靖难功臣资格要老些,还是应该以徐鹏举为班首。徐延德本来就因为徐增寿墓地的事情对魏国公府极为不满,这下更是不干。
双方当即就争执起来,徐鹏举一个草包,当然是说不出什么来的,一切都由他的狗头军师刘世延当嘴替,刘世延提出了几点理由。
第一,官职是事务性的委派,爵位是朝廷权威的象征。相比较而言,前者具有临时性,后者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徐鹏举虽被革职,但并未被剥夺爵位。如果仅仅因此降低在班次中的地位,无疑会对朝廷权威产生消极影响。
第二,就是徐鹏举奉祀孝陵的职责,这充分说明奉祀孝陵的特权对于维护魏国公嫡系家族政治地位的重要意义。孝陵代表着强有力的权威,奉祀它的魏国公嫡系家族自然也拥有难以剥夺的政治地位。刘世延认为作为奉祀孝陵的魏国公具有非凡的政治地位。
朱载坖听后,不由得冷笑,徐鹏举这个时候就把奉祀孝陵拿出来当挡箭牌了,可是朱载坖如果没记错的话,徐鹏举是两次上疏要求免祀孝陵的。
奉祀孝陵的特权对于魏国公嫡系家族具有重大意义,徐鹏举是历代魏国公中唯一主动提出要求免除此特权者,且多次提出,可见这是其真实想法,徐鹏举刚袭爵的时候,本来是一心想要到京师去混的。
徐鹏举刚袭爵时,几乎每年都会参与京师诸帝陵的祭祀活动,这与他南京勋臣的身份格格不入。很明显,徐鹏举希望改变本家族南京勋臣的身份,从而重新回归到朝廷中央政治秩序之中。
毫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