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调组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我和王德山对视一眼,迅速灭掉手电筒,躲在门后的阴影中。不知为什么,我们都有种直觉——这个地下室的发现最好暂时不要让特调组知道。
&34;搜查b2层。&34;陈组长的声音从走廊尽头传来,&34;重点检查可疑的房间,特别是&34;
他的话突然停住了。借着他们手电筒的光线,我看到陈组长站在走廊中央,正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铁门上的编号。
&34;怎么了?&34;一个组员问。
&34;这些编号&34;陈组长皱眉,&34;和当年的病房号对应。1109,那不是&34;
&34;陈组长!&34;一个警员突然从楼梯口跑来,&34;上面出事了!又发现一具尸体!&34;
急促的脚步声渐渐远去。等确定他们都离开后,王德山才开了手电:&34;刚才那个人影呢?&34;
我摇摇头,仔细检查办公桌上的资料。除了那些照片,还有一本陈旧的笔记本。翻开第一页,上面的字迹工整但有些发抖:
&34;病例观察日记,1994年:
第一例:王芳,29岁,护士。死于8月15日凌晨。表面原因:服药过量。
第二例:李梅,31岁,护工。死于9月23日凌晨。表面原因:坠楼。
第三例:张蓉,25岁,实习医生。死于10月9日凌晨。表面原因:溺亡。
第四例:&34;
&34;等等。&34;王德山打断我的阅读,&34;这些都是医院的内部员工?&34;
我快速浏览后面的内容:&34;对,全是医护人员。而且死亡时间都在凌晨两点到四点之间。&34;
&34;跟最近的案子时间吻合。&34;
突然,一张照片从笔记本里滑落。是一张集体合影,背景是医院的樱花园。照片已经泛黄,但还能看清人物。最后一排站着几个年轻护士,其中一个赫然是杨雪。
翻到照片背面,用红笔写着:
&34;1994年10月,c区医护团队合影。两个月后,他们中的五个人先后离开了人世。是巧合吗?还是&34;
&34;看这里。&34;王德山指着照片的一个角落,&34;这个人&34;
我凑近看去,心跳骤然加快。照片角落里站着一个年轻医生,带着金丝边眼镜,和现在的陈医生几乎一模一样。
&34;陈远山。&34;我喃喃道,&34;原来他就是&34;
话没说完,手机突然震动。是李小雨发来的信息:
&34;张队,快到太平间来。刚发现的尸体,您得看看。&34;
十分钟后,我们站在医院太平间冰冷的灯光下。李小雨正在进行初步检查,她的表情异常凝重。
&34;死者是c区的护工,李建国,45岁。&34;她说,&34;初步判断死亡时间在一小时前。&34;
&34;死因?&34;
&34;这个&34;李小雨指着死者的脖子,&34;你们看这里。&34;
死者脖子上有一圈清晰的勒痕,而在勒痕中间,还有一个小小的针孔。
&34;有人在他失去意识前注射了某种药物。&34;李小雨说,&34;根据瞳孔散大的程度,很可能是&34;
&34;镇静剂。&34;我下意识地说。
&34;对,和三十年前那起案件用的是同一种。&34;她顿了顿,&34;但最奇怪的是这个。&34;
李小雨打开死者紧握的右手。掌心里是一片镜子碎片,上面沾着血迹。
&34;镜子是地下室那间密室的?&34;王德山问。
&34;不。&34;我仔细观察碎片的形状,&34;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