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3 / 4)

生来是王侯 十十 2844 字 3个月前

了起来。一层细密的冷汗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浮上了荀彧的额头。

“陛下,是微臣算计失误了。如果不是陛下提醒,恐怕荀彧必然会让陛下深陷险境之中,微臣该死,请陛下治罪!”荀彧也来不及擦拭去额头的冷汗,就连忙跪倒在刘辩身前,神情羞愧至极的向刘辩请罪道。

“文若请起吧!此事关系很多朝廷机密之事,你不清楚其中之事,谋算失误却也怪不得你!”淡然的点了点头,刘辩缓声的向荀彧说道:“不过此事却也有一定的可信性,文若还应早做准备!”

“谢陛下宽恕之恩!”

荀彧苦笑起身,挥手将额头之上的冷汗擦拭而去。随即就走到席位之上,陷入了苦思之中,在这一刻,荀彧已经暗下决心,无论如何,却也要想出解决眼前困局的办法。

看到荀彧退去,刘辩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随即向荀攸与卢植两人看去,希望可以从两人处得到一个可以解决此时困局的办法。

可是,在刘辩的目光停留在荀攸与卢植身上之时,两人却都很是有些惭愧的地下的头颅。

眼见此种情况,刘辩却也很是有些无奈,在做的几人,都已经算是大汉王朝的一时贤才,可是就是这样的英雄人物,绝世谋主,却也对眼前的困境束手无策。

不过,虽然刘辩心中有着一些的失望,却也并没有怪罪与几

人的打算。在思量了片刻之后,刘辩也就闭目沉思了起来。

在这一刻,本就宽旷的嘉德殿瞬间变得寂静无比。而一直侍立在刘辩一侧的容姐虽然也心情焦急无比,但却也知道此时的刘辩与荀彧、荀攸几人正在苦思解决眼前困境的良策。却也只得强自压下心中的烦躁,皱着眉头沉思了起来。

如此,令人压抑的寂静持续了许久之后,就听见在空旷的嘉德殿内突然传出一声惊喜至极的低呼之声。

“有了!终于想到办法了!”

伴随这声音刚刚响起,一直在闭目沉思的刘辩不由的向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见此时的荀彧神情激动无比的正在抚掌大笑,看那神情,如果不是此地是刘辩的寝宫之地的话,恐怕这个当时难以寻及的贤良君子都会如孩童一般大跳大笑起来。

看着荀彧这般神情,刘辩不由的笑了。刚才刘辩他刻意的装出一副阴冷的神情训斥荀彧一番,就是为了要将荀彧逼迫到绝境之处,只有如此,却才可以让荀彧想出解决眼前困局的良策来。

而荀彧,看眼前的神情,却也并没有让刘辩失望。

“果然是历史之上曾经留下传奇的贤能,能够与诸葛武侯、鬼才贾诩比肩的人物,确实不能小看啊!”

心中暗叹了一声,刘辩不仅又想到了贾诩此人,按照历史所说,此时的贾诩应该还是一个落魄而不得志的小小郎中,可是刘辩曾经数次查询朝中官员名录,却也没有发现此人。最后无奈之下。刘辩只有暂时的放弃了对贾诩的追寻。

如果说刘辩的心中的话,相较与诸葛武侯与荀彧、郭嘉这般的三国著名谋主,刘辩却还是比较欣赏与贾诩,究其原因,却还是贾诩那毒士之名。能够在三国这般群雄争霸之中,留下如此显赫威名的,除了贾诩之外,就是诸葛武侯却也没有此等能耐。

而最让刘辩对贾诩欣赏的却还并不只是如此一点,更为重要的是,刘辩很是清楚贾诩更是大汉少有的忠臣。或许如此说法放到现代之时并不会有人赞同,甚至或许还会遭到鄙夷。但刘辩却很是清楚,贾诩其人这一生之中虽然智计通天,但所谋划之事却少之又少。

而如果细算起来。在三国之时首先提出要辖天子以令诸侯的,却也是贾诩。但却少有人记得,在董卓火烧洛阳,献帝逃离之时,就是这贾诩,在郭淮几人之间为汉献帝谋算,却才让献帝这大汉王朝最后的帝王免得身死的凄惨下场。

“看来,如果以后有机会,却还是要寻找一下贾诩、郭嘉等人。荀彧、荀攸两人虽然也是智谋通天之辈,但两人毕竟是受儒家那仁厚思想侵蚀太重,无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