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2 / 4)

生来是王侯 十十 2844 字 3个月前

缓声的说道。

“陛下,你决定了?真的不走了吗?”卢植刚刚被刘辩扶起,就迫不及待的向刘辩询问了起来。

“不走了。列祖列宗打下来的基业,先皇传下来的大好河山,我刘辩虽然无能,却也不能如此轻易放弃啊!”刘辩轻笑一声,转身向嘉德殿外看去,投过层叠的时空,刘辩眼中好似浮现出了大汉王朝内那疾苦无着的百姓,那痛苦的呻吟,让刘辩心中一阵阵的阵痛。

“或许……,却是是我有些犹豫了。骤然之间知晓母舅如此狼子野心,确实是使得我心中稍微有些犹豫。也罢,反正此时已经没有后路了。冒险拼搏一次也未尝不可!更何况,我既然此时身为大汉王朝的帝王皇者,却也也不忍就此抛弃全天下的百姓,为了自身一家之安危。情何以堪?罢……罢罢!”

稍微有些伤神的叹息了一声,刘辩却也不去再去向潜出洛阳之事。转而坚定下心中的信念,缓步走到龙床之上,待得端坐好后,神情已经变得坚定无比。

“文若、既然你力劝朕不要潜离洛阳,那现在是否可以说下你心中的想法了。看你的神情如此的坚定,想来是有一定的计划了!”刘辩面色沉重的迟疑了片刻之后,双目紧紧的盯视着荀彧,缓声的说道。

“陛下,其实此时非常的简单,如果董卓进京肆意妄为,那么必然会引来大将军与袁司空的不满,而那时,两虎相争,却也是陛下从中斡旋之时,或许……,陛下还能够借助此次机会,悄然的发展自身势力也说不定呢!”荀彧展颜一笑,很是有些平淡的说道。

听及到荀彧之言,刘辩却不仅的苦笑了起来。虽然荀彧这一番定计和他以前所为刘辩谋划的构想相符合,但荀彧有那里会清楚何进不可能会活到那时候呢。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刘辩非常的坚信,用不了多久,他那个肆意妄为的母舅,也就将丧生在十常侍张让、赵忠几人之手。

而伴随这何进的逝世,董卓恰巧赶到京都洛阳之地,这才揭起了为祸大汉数十年的群雄争霸。

“那文若可曾经如此设想过,如果到董卓进京之时,大将军却已经先逝去,而袁逢一届文弱书生,满朝文武,又有谁可以让朕依靠,又有

谁可以制约与董卓呢?”稍微的沉默了片刻之后,刘辩神情略显担忧的向荀彧问道。

“大将军先逝去?”听及刘辩之言,荀彧不觉的一惊,很是有些难以置信的看向刘辩。面上虽然还是一副平淡的神情,但心中却已经掀起了滔天大浪。

“文若不必疑惑。无论怎么说,大将军也是朕的至亲母舅,朕还是不会亲手加害与他的。朕的意思是,如果在董卓还未进京,或者说董卓进京前夕,十常侍赵忠、张让等人如果谋害了大将军,那么朝廷之中必然会没有人来制衡与董卓,朕又当如何?”眼中绽放过一道冷芒,刘辩话语已经略带一丝的冷意。缓声的向荀彧说道。

对于荀彧,刘辩还是一直比较赞赏的。不过……,荀彧毕竟只是一个谋主,不能通晓世间之险恶,更不会如刘辩一般知晓历史大势。他又如何会晓得即将发生的事情呢?

何进虽然机关算尽,甘当袁逢等士族门阀的马前卒,一心想要借助外镇诸侯铲除朝中作乱的十常侍,但何进又那里会想到,还没等他先实现自己铲除十常侍的大计,就先被张让、赵忠几人谋算致死。

“啊……!这……!”

听及刘辩之言,荀彧悚然一惊,直到此时,他却才发现自己的谋算有着一个难以弥补的漏洞,而如果刘辩不向他提及此事的话,恐怕一旦到董卓入京之时,那么必然就会将刘辩置身在极其危险的境遇之中。

而这,却正是身为谋主所最不该犯下的失误。刘辩如此的礼遇与他,如果因为他一时的失算,而使得刘辩身遭险境,恐怕就是穷尽一生,荀彧也难以弥补自己的失误。

要是刘辩在这种险境之中丧生的话,恐怕荀彧即使不追随刘辩而去,也会愧疚致死吧。

想及至此,荀彧那经久不变的沉稳之色瞬间变得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