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第三三八章 云里雾里(3 / 4)

兰陵风流 君朝西 2485 字 3个月前

她的头上。

负责研究牛痘术的四名药师都没有异议。

因为最先发现牛痘的是道玄子殿主,他们是根据他留下的笔札做的研究,首功是殿主,作为他的唯一亲传弟子,沈至元继承其师的功劳没什么可说的,何况这是药殿长老们的决议。当然四名主研药师也没被亏待,得到了药殿给的丰厚奖赏,名利都无损,谁还会有异议呢?即使还有意见的,也不吐出半个字,谁知道惹恼了长老们会不会无声无息的成为神农峰的药肥?……外殿无故消失的药师不是没有。

沈清猗很平静的接受了这个功劳。

天下没有白给的功劳。

道门需要她成为人间的“药神”,需要千千万万民众的信仰力集聚在她身上。

那她就成为“神”。

白得的好处往往需要更大的付出。

她只需清楚,自己将来要付出什么。

然后,坚定的走下去。

隐于世外的丹师一向是高傲的,沈清猗的谦逊获得了所有人的好感,没有人因为她年轻而质疑她不是主创人,因为她是孙先生的弟子,也因为她已经做出的成就:在庭州鼠疫中做出的贡献,在霍乱瘟疫中的突出表现,新型霍乱的命名,起源、传播途径,都是她的发现,更重要的是霍乱检疫剂的发明,杜绝了这种瘟疫再大规模发生的可能性——这些成就已经让她脱去了“年轻”的身份。

再者这是药殿承认的,同席四位药师都是谦逊真诚的表情,外人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何况大家更关心这个成果,谁有家里没有小孩子呢?……这可是立即能造福自家后代的事,如果成果论证通过,全国推广,他们的子孙以后都不用担心痘疮这个恶魔了。

之后是答疑,沈清猗为主,四名药师为辅。

大家几案上都有扩音器,不需高声就能全场听闻,问与答都很便利。

沈清猗只回答关重点,具体细节则由四位药师轮流回答,这也是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提问很热烈也很激烈,因为攸关自家孩子性命,谁都不敢马虎,提的问题巨细无遗……整整两天都是在论证这个成果,直到第三天下午宣布通过,众人都不由得松了口气,笑逐颜开,头一回迫不及待的希望交流会立即结束,接受太医署的种痘培训后立即回去施行。

会期是十五天,不可能现在结束,但太医署种痘推广的章程已经制定好了,拿到会议上征集意见,通过后便立即施行,下发公函给地方,通告各地布告民间,宣传新的种痘术,制定计划分片执行,待京都的全国交流会结束后,与会医者接受培训回归,各道、各直辖府就立即按制定的计划组织百姓种痘。

太医署的行动不提,会议按流程进入下一议题。

这一议题是太医令亲自做陈述,辅以字幕说明。

太医令前面做了很长的铺垫,对大唐的主流医道,也就是承继《黄帝内经》发展起来的中原正统医道,做了一个全面说明,重点是讲缺陷……众人越听越疑惑,太医署这是要推出什么?

终于,太医令提到了报告的主题。

那就是成立一个新的医学体系,有效补益正统医道。

太医署命名为微观医学。

“微观医学……?”

什么是微观医学?

“这是相对于宏观而言……”太医令阐述道,“人体是一个宇宙,由气和五行组成,建立这个理论基础上的,即宏观医学,针对的不是单一的病,而是人的所有脏腑,调理的是整体,宗旨是五气的平衡。”

通俗的讲,就是头痛不能只医头,脚痛不能只医脚,因为根源可能不是在痛的地方,而是身体脏腑出了问题,要从整体调理,不能只治局部。

这个道理医家们都是懂的。

所以宏观医学就是指大唐的正统医道。

至于巫咒、巫祝、巫蛊这类医术,是驱逐、调理体内的暗物质,被很多医家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