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呢?做生意就怕比别人慢,谁能及时得到消息,谁就能获得利益,再者,这么多医药名师汇聚京城,倘能挖个墙角勾搭一两个,那可不就是更大的利益了?
中秋之后八月十九日,全国医药学研讨交流会在帝国医学院开幕,这是直接受太医署管辖的大唐最高医学学府。会议地点在天字报告厅,四百多名医药名师济济一堂。最远的有来自大东洲的鹰羽蒂安族巫咒医,也有来自南大洋金南洲的莫利安族巫祝医,也有来自安南都护府的山越医,还有岭南西道的巫蛊医,也有来自安藏都护府、今届新加入的蕃医……这些非主流医道虽然比不上中原正统医道的博大精深,但也各有特色,各有绝活,是有益的补充。报告厅中服色缤纷,肤色和发色也是各异,但年龄都一致的偏大:绝大多数医者都在五十开外,四十成为名医的比较少——无论哪个流派的医者,都要靠病例累积经验,年纪轻轻的不可能成名。相对而言药师的整体年龄要年轻一些,毕竟炮制药材的经验比临床病例容易累积,三十多岁就成名的药师不少见。但是,三十岁以下的,报告厅中绝无仅有的只有一位,引起了众人注目。
沈清猗容貌的年轻令人惊诧——但她的道袍已经表明了她的身份。
众人立刻翻阅大会给的出席人员名单……找到了!
然后,了然……又惊愕。
提起孙药王的弟子,哪个不知道啊?
难怪这么年轻。
但是:道门竟然派出一位丹师参会?
这是药殿突然放下高端的架子了?十个有九个都不信;
那是有让药殿都惊动的议题?
一时间猜测纷纷。
直到报告厅内“当”的一声钟响,才肃静下来。
太医令皇甫安存步上主持台,一身官服平整,没有一丝皱褶,举止端庄严肃,完全看不出平时不拘小节,简短的致了开幕词,就宣布进入大会第一项主题。
主持台下架着笨重的投影机,有五尺高,两名典学开机,放上画片,台子上垂下的宽幅幕布上就出现了文字投影:种痘术可推广成果。
“呀”的一声,厅内响起声浪。
大家神色又惊又疑。
毫无疑问,痘疮是令医家最头痛的瘟疫,因为传染最是无声无息,再怎么防备,都会有孩子突然出痘,而一旦出痘就无药可治,只能硬挺过去,孩童夭折尤多。
后来太医署研究出了人痘术,就是从患者身上提取痘疥粉,种入健康者的体内,活下来的就终生不会感染,但种痘的危险性很大,一半生、一半死,只能在瘟疫发生地对还未染痘的进行种痘预防,不敢在全国推广,每年还是有孩童死于痘疮。……现在,这个种痘术可以推广了?
难道有法子消除痘的毒性?
哗声出口后便消失,因为没有人能分心。
报告很详尽,画片一张一张的投放,坐在这厅中的都是精英,不需要讲解,就能分析它的可行性,看到后面,大家的神情渐渐激动起来。
报告最后一页,是新痘术研究者的名单。
人们发出惊讶声,有种原来如此的感觉,难怪了……
原来这是道门药殿的研究成果。
而列在名单首位的,就是至元道师。
“请研究组简述成果过程。”太医令按流程宣布道。
沈清猗起身陈述。
“这个成果重要的是发现。首先要感谢我的师尊对牛痘的发现,再经药殿几位长者持续不懈的研究和实验,才最终有了这样可行的、安全的成果……”
言语很谦逊,丝毫没有提及自己。
虽然她的气质清冷,眸光冷冽,看起来不是温谦的人,但她的致词立即让大家转变态度,生出好感。
这位年轻的丹师,还是很谦虚的嘛。
事实上,沈清猗说的是实话,新的种痘术跟她没关系。
但药殿将这个首功冠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