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而是三国志和孙子兵法,最有兴趣玩的是象棋和围棋,闲时就和侄儿赵栩对奕或研读兵书,很多自称棋艺高手都败在她姑侄手下。北上抗元受阻后南下退入广东韶关就是她的主意,赵衡和郝氏兄妹研究军机大事的时候时常都请她列席。
赵衡虽有两妻六妾、三儿四女,但他这次率兵抗元身边就只带上妹妹和长子还有一妻一妾。其他妻妾和子女都隐姓埋名躲到了一个无人知绕的地方隐居起来,他不想将全部的身家性命都革在绒马生涯的征途上。他这样的安排是非常聪明的,正所谓战场上刀枪无眼、炮火无情,随时都有全军复没、命丧黄泉的可能,如果不作好两手准备,他赵家就要绝后了。他之所以带上妹妹,是因为这小姑娘机智沉稳、心思慎密,又喜研究兵法,带上她遇到难题时可能有些作用。那为什么又不怕战火危险带上长子呢?他这长子看似性格内敛、不善言语,但思维敏捷且聪慧过人,有朝一日取得江山就是个理想的继承人,所以特意带在身边历练。
郝定山兄妹听了钟得江对驻地的利弊陈述后也有同感,铁芸姑娘做事稳健,听了有丰富水战经验钟得江的高见后说:
钟大哥:我们回去请赵王爷兄妹一起出来走走,全面勘察一下周边百里之内的地形吧。
次日他们一行五人自驻地向上游50里察看地形地貌,得江是个水战行家,他边行边指着周边的地形和河道说:各位你们着:这里一直向北都是丘陵地带,并没有什么险要的高山断崖据险可守,元军大部队可以长驱直入,以我们现有的那一点兵力是无法抵挡的。再看这水道,最宽的地方也不过数拾丈,而且是条没有岔道的“干河”,如果我们从水路趁涨潮向上游突围,敌军都不需用战船拦截,占领了两边河岸阵地后只用火炮就可把我们歼灭在河里。众人听了得江对地形的分析后觉得有些道理,但一时半刻也没完全理解透彻。这时赵衡就有些疑惑地问:
那些鞑子不是旱鸭子吗?他们也懂水战?
王爷:现在那些鞑子有判军降将的互助,不单止陆地上军威好猛,这一点你与他们交战过,相信深有体会吧?他们的水军也是很强大的,我在渤海与他们交战的时候,他们的战船甚至比我们渤海水师的战船还大、装备更好。所以、宋军在沿海残余的那些战船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鞑子战船所到、纷纷投降。
按钟大帅高见如何应对?四人异口同声问。
至于如何与元军鞑子抗衡,如何利用地形地貌克敌制胜,我们明天到下游50拾里勘察地形和到船坊察看过战船的建造情况再拟定一个详细的方案。
次日他们相伴随着直奔下游而去,下游除了河面稍宽一些外,河岸两边的地势更平坦,更不利于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军事战术运用。他们考察了上下游的地形后立马转到造船坊去查看战船的建造情况,钟大帅到了造船坊一看,真让他哭笑不得,这哪是什么战船啊?简直就是运货船嘛!这也难怪,这些从湘汉之地来的将士谁都没见过战船是什么样子的,他们连会制图的人都没有,只是要船坊师傅按照载重量要求建造。
钟得江看过后问船坊师傅:你们这是造战船吗?你们是在造就画舫吧?
回大人:我们都是按管事军爷的要求造的。
赵衡一听说这样的船不能用来打仗就急了,这七八条大船他可是花了大价钱、花了大半年时间、工程已过半了,如果不能用来打仗,都不知道还造不造下去好了。于是他问:
钟大帅:这些船还有用吗?如果没用我们就停下来另想办法。
平夷王:船都造到了这个份上了,如果半途而废以前的努力就白费了,我们以后在水乡建立抗元基地,这些船虽然不能用来打仗,但用作运输或用作运兵还是用得着的。依我的愚见是:已经在建造的船继续建造完工。为了适应内河作战环境需要,应对随时都有可能遭遇元兵或傀儡部队袭击。尽快建造几拾条小战艇,这些小战艇在较窄的水面和河面弯道较多的环境下打击前来拦截的大形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