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各方的宣传攻势与代沟(4 / 5)

道:“我只担心他暗中报名,到时候我们就被动了。我们前院的商家的长子,就瞒着他父母报名去屯垦,结果还是朝廷的人敲锣打鼓来到他家,他们才知道这事情。

当家的你是没看到当时的场景,商贾那两口子哭的多凄惨,拉的都不放手啊。但没办法只能看着人被带走。”

幼娘待在永安里也是有自己的交际圈,大汉屯垦是这两年来热点的中心,所以长安城也经常流传各种和屯垦有关的故事。

收入低的百姓还真有不少人有这个想法,按照大汉朝廷宣传的,一亩地有10石粮食的收益,100亩就是1000石粮食的收益,这不管怎么算,一年的收益也有1-2万钱,这已经超过了长安城大部分工匠的收入了。之所以大家都没有报名,一是舍不得长安城的生活,二就是对这个宣传有所怀疑。

这里不得不说,江南的田地在封建时代就是外挂,一亩田地的收益是北方好几倍,尤其是明清时期差距最大,看电视剧北方的村庄就是破破烂烂的棉袄和黄土组建的村庄,到来南方就是烟雨江南,亭台楼阁,可见双方在封建时代亩产的差距。

但贾家在长安城也是高收入的家庭,自然看不上这100亩的田地。

但幼娘的话却让贾逸担心不已,现在他的长子越来越不听话了,要是他也学这套,自己可没有办法把人留下。

贾逸想了想道:“盛儿也到18岁了,应当成家立业,想来给他找一方媳妇,他就会安定下来。”

幼娘道:“某去找王婆,看看能找到哪家贤惠的闺女。”

话分两头,就在贾父,贾母两人想要让自己儿子安定下来的时候,放弃去屯垦的想法。

贾盛却跟着自己的同学来到了学校附近的云来戏班看新的戏曲。

贾盛笑道:“这是朝廷最新编排的戏曲,叫《高家大院》,最火了,每天看的人都排满戏院了。”

贾盛一些人进入戏院,果然看到里面已经满是看客。

这个时候一个伙计问道:“公子是要雅间还是要坐票?”

贾盛豪气拍出一个写着1的银币道:“来一间上等包间,再来几叠小吃。”

伙计喜道:“几位公子,小的给您引路。”

伙计带他们来到戏院的二楼包间。

没多久在众人的欢呼声音当中,戏曲开幕,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台上。

所谓的《高家大院》就是徐凡抄了后世家春秋的一个大纲。

他以前读书的时候也看过这小说,里面的情节基本上忘光了,大概就是讲一个家族青年反抗封建父母,他连主角的名字都忘记了,唯一记得就是主角是一个极其窝囊青年,最后逼得忍无可忍才发泄了一番。

徐凡定下大纲的基调,自然也是反封建,反族权,然后带入一点爽文的情节,就交给自己的手下来编写了,就有了现在的《高家大院》。

徐凡弄这部戏曲,一是想要扫一扫大汉的封建习气,没办法大汉继承的就是封建帝国,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因为徐凡的分封,反而加重大汉的封建势力。

有一个很反常识的事情就是,大秦虽然号称是封建王朝的开端,但实际上在整个2000多年的封建史当中,大秦是最反封建的王朝,他们上面灭了世卿世禄的封建贵族,下用强悍的武力拆散了封建大家族,把他们变成了小门小户的自耕农。

这是后世的封建王朝比不了,同时也是因为有这样良好的基础,徐凡以产业为根基的国策才能顺利铺展开。

而作坊主和工匠的力量,不要看在大汉好像也不小。

但他们依旧算不上大汉主流的力量,大汉主流势力是上层的贵族汉吏,下层则是以自耕农,小地主为主,别的不说,即便大汉的税金超过了百万钱,但大汉一年的粮食,麻,丝等农业税收入还是大汉最重要的税收。

本质上大汉依旧是个封建农业国,虽然出现了蒸汽机,但改造这么庞大的帝国依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