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0章 郑室伐盟向 曲沃囚晋侯(4 / 9)

东周策 陈义虎 5978 字 9个月前

之此事成真,忙过秋收时节,便集群臣商讨对策。

大夫祭足上言道:“当值多事之秋,诸侯争霸战火不断,弱邦多以附庸强邦以存社稷,夹缝之间求生存,临阵倒戈,弃旧迎新,为之惯用伎俩,孰强听命与谁,此乃亘古不变之理,欲取苏子十二邑,必先展现邦国强大实力,令之甘心服我,矢志不移!”

郑公姬寐生闻之点头默认,随之大夫高渠弥出列奏道:“”既如祭公所言,向、盟背盟负我,将兵过境伐之即可,一战而下厘定乾坤!”

闻得此言,郑公姬寐生穆颜无语,观之群臣寄期所得异论高见。

见此,世子姬忽出而谏言道:“臣久居东海,对之山东局势了如指掌,依臣所见,苏子十二邑是否诚盟于我,其根本乃在莒室,而我讨伐向、盟,是为治标不治本也!东海之滨,当以齐、鲁为尊,次以纪、莒为大,余皆诸侯则尽附四邦矣!纪属齐,莒亲鲁,其实质乃是齐、鲁之争,我欲收服苏子十二邑,则需与齐、鲁斗智斗勇一番!”

待其说罢,大夫原繁紧接话语上言道:“世子所言甚是,当下鲁室与我若即若离,如若有朝一日,与我生隙,联合宋、卫、陈、蔡与我为敌,则郑之社稷堪忧矣!齐室目前与我邦交友好,地不接壤相隔千里,难以生成利益纠葛,短期内不致与我反目!可取向、盟等苏子十二邑,如纪一搬奉送与齐,助其开疆拓土壮大实力,连之伐莒制鲁,将之鲁室目光引至山东,使其无暇他顾,郑则无无后顾之忧!而我便可利此契机,富民强军釐定四邻诸侯,即可坐镇中原傲视群雄!”

闻之此言,郑公姬寐生容颜稍舒,谓众言道:“众卿所言甚善,有诸卿为之谋,郑室之幸也!远交近攻图霸业,傲视中原引群雄,诏令大夫原繁为将,世子姬忽为副将,以向、盟负盟之名,领军两万东出新郑,北上收服苏子十二邑!”

闻之君命,大夫原繁并世子姬忽当堂跪拜受命,余皆众卿躬身齐言远奉君命,继而庭侍宣告退朝,百官依序退去。

朝后,百官各司其职自不必说,单道郑公姬寐生下得朝来,即著北伐檄文通告海内,举向、盟背盟之不义,郑以罪讨不庭之名,起军征伐,邀天下诸侯共瞻。

秋九月下旬,大将军原繁并世子姬忽,领军奉命北伐向、盟,两万精兵浩浩荡荡开出新郑。

向、盟弱邦,共计兵力不过万余,岂敢与郑两万精兵争锋交战,由是郑军过处如入无人之境。

三日后,郑军抵达向城郊野,未及布阵围城,向君姜栾即将降书投至郑军大营。

数日后,盟君姬苜碹亦向郑军投诚,全境归降。

向、盟接连倒戈向郑,辖下苏子十二邑亦将不保,莒候己弃寮虽是怒火中烧,然见两万郑兵旌旗蔽日,日益逼近莒境,亦不敢轻举妄动。

莒候己弃寮自知与其接战,不至于立生败像,然要胜之将其驱离,却也难如登天。

若调全境之兵与之死战,或有半数胜算,然莒室亦将由此一蹶不振,任由四周列强欺凌,终将社稷不保。

莒候己弃寮思前想后,自知事已至此与郑难免一战,遂差使者前往鲁、周求援。

大将军原繁探得莒候遣使求援,亦着副将姬忽入齐献地,请兵制莒。

话分两头来表,莒室使者先入曲阜,面君表明来意,鲁公姬允却碍于夫人文姜之面,暂未起意与郑、齐为敌,遂婉拒莒候求援之请。

后至洛邑,周王姬林虽已却失争世之心,然对郑室仍是恨之入骨,闻得莒候请兵拒郑,周王姬林当堂应允相助,即着周公黑肩为将,领兵五前五千驰援莒室。

回说世子姬忽入齐请兵制莒,临淄齐室庙堂之上,但见其沉稳上言齐公道:“昔日,天子奉我苏子十二邑,其时我邦初立移民新郑,军弱民疲对其无力辖管,时至今日尽为莒室挟制占领!吾君不忍观其百姓遭莒欺凌,起兵收复苏子十二邑,奈何郑室势微无力监管,欲请齐公出兵辖管,使之百姓安康,吾君余愿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