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即令檄文天下,着众好生操办盟典事宜。
纪候姜无启受邀做客郑室,祀天祈地礼行盟典,天天笙歌,夜夜畅饮,如此一过月余,纪候姜无启这才辞行返邦。
还至纪城,纪候姜无启传受郑公姬寐生亲笔令函于郑军驻守俾将姬默佥,是日夜间,千余郑军尽退。
檄文行遍天下,郑纪盟好诸侯尽知,见之郑军尽退,齐公姜禄甫心中虽有万般不甘,眼还需维系郑齐东西同盟,隔之数日亦下令撤出驻纪齐兵。
纪室险遭齐郑灭邦,一朝摆脱危难得以重生,引得邻近诸侯唏嘘不已,此中便以向、盟是为最甚。
向、盟二邦,领地不过百里,位处齐、莒、鲁、卫四邦夹缝之中,亦时遇莒军压境之苦,见之纪室连郑却齐安存社稷,
欲行效仿。向、盟二君会之牟邑,论及连郑制莒大略,二君一拍即合,即日定下夏初赴郑求盟。
转眼时至初夏五月,向君姜栾及盟君姬苜碹,如约起行赴郑。
二君行抵新郑之日,郑公姬寐生厚礼相待,置宴为之接风洗尘。
席间杯觥交错,一曲舞罢,郑公姬寐生伸手止言,起身日道:“昔日,天子取我邬、刘、功蒍、邗四邑良田,而奉我苏子十二邑,只是时过境迁,初时苏子十二邑,而今皆已成为一方诸侯,寡人怎忍毁人社稷,强行纳入郑地,由是失却四邑良田,换得周王一句空话,但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即是天子所需,拿去即可,寡人毫无怨言,只愿诸众同心向周,匡扶天下!”
说罢,举樽邀众共饮。
众皆附和饮罢一樽,郑公姬寐生续言道:“今向、盟二君访郑至此,寡人甚是欣喜,今我郑室,与之苏子十二邑,达成生死同盟,望今后我等戮力同心,共创盛世辉煌!”
闻得郑公所言,向君姜栾起身谢礼,回言道:“郑公之厚德仁心,当世诸侯莫敢比拟,我等拜服,承蒙郑公不弃,愿与我等弱邦联盟,我等社稷之幸也!”
随即盟君姬苜碹亦附言道:“与盟郑室,我等苏子十二邑,定将紧守盟约,与之同舟共济,如有毁约,甘守天罚!”
闻之二人一番肺腑之言,郑公姬寐生举杯相敬,谓其言道:“苏子齐名周旦、召奭,子孙贤名不输郑桓、晋文,寡人无以为敬,谨以杯中薄酒,聊表寡人钦佩之情!”
说罢,郑公姬寐生伸手托杯过顶,扫视堂前邀众同饮。
见此,文武百官尽皆起身礼谢,提杯齐声颂道:“吾君厚德!”言讫,与之同饮。
继而,郑公姬生与之向、盟二君,共赏乐舞畅谈古今,直入深夜众人皆醉方散。
时过数月,转眼即至秋收时节,基于抢收稻麦,各邦相安无事。
待之新粮入仓,弱者献粮求庇佑,强者收赋欺属邦。东海之滨,众诸侯之中,莒人势力仅次于齐,其属帮献粮车队,进出莒父络绎不绝。
其君莒候己弃寮清查发现,属邦向、盟之粮赋迟迟未至,遂着暗探前往查看。
数日后,莒候己弃寮接获暗探飞鸽传书,得知向、盟二君与郑成盟后,便与莒人断之邦交,今秋所得新粮,亦分之两成运往郑室!莒候己弃寮闻知大怒,立起三军开赴向、盟边境,并戒令三日之内,向、盟若未将今秋赋粮,奉送至莒军大营,莒人大军即过边境伐之二邦。
向、盟二君闻知莒候戒令,又见莒室大军压境,不敢与之相争,随传令召回赴郑送粮车队,转运至莒军大营。
见之向、盟赋粮送抵大营,莒候己弃寮随即回文安抚,三日后领军退还莒父大营。
于先得知向、盟欲献秋粮以示诚盟,郑公姬寐生于朝久等未见粮车运抵,后经哨探奏告,方才得知向、盟惧莒淫威,奉郑之粮皆已转运至莒室。
本以为结好向、盟,轻取苏子十二邑,制霸中原更进一步,不料事与愿违,于莒胁迫之下,向、盟倒戈舍郑。
时之日久,苏子十二邑必归莒人所有,郑公姬寐生绝不会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