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找到你了,永乐大典(4 / 7)

的土层厚度,大概是6米左右。”

“六米也就是差不多两层楼对吧?”

陆朝阳在空气中比划了一个高度,又问道:

“这个土层厚度对于地宫的地深而言只能说中规中矩,那么为什么在九殿地宫排水系统完全失效的情况下,下层地宫反而没有积水呢?”

“这厚度且不说雨水洪涝吧,几百年的时间光是上层的积水渗透,估摸着也该渗进去了。”

听到陆朝阳的这个问题。

姜成谷与黄雨婷等人也轻轻点了点头。

陆朝阳的这番话,恰好也是他们心中的疑虑。

早先曾经介绍过。

对于皇陵这种建筑来说,地宫积水是极其常见的情况。

可以说就没有几个皇陵地宫不积水的。

但积水这种事儿也分严重度,不同皇陵的积水程度是不同的。

比如有的是十几厘米。

有的是半米。

有的一两米等等。

其中永陵就属于最严重的那种——目前国内遥感测绘的皇陵大概有三十多座,没有一座的积水程度超过了永陵。

换而言之。

永陵的排水系统已经完全报废,这种情况下九殿下方六米的下层地宫内,怎么可能会没有积水呢?

待陆朝阳说完后。

张子昂这位工程大老也轻咳一声,给出了数据上的看法:

“小徐,其实我刚才也想问来着的,你所说的底层地宫没有积水确实有点奇怪。”

“因为根据我们此前采集到的土样,永陵的土壤属于饱和软弱土层,孔隙比在13左右,不排水抗剪程度2245kpa。”

“这是标准的第四纪后期形成的泻湖相土壤,与定陵那边的几乎无二。”

“我按照定陵的数据简单算了算,照理来说九殿下方14米的范围内应该都是渗水区,6米这个区间内最少要积水1/3甚至1/2的地宫容积才对”

看着一脸疑问的众人,徐云下意识与潘院士对视了一眼。

片刻过后。

二人的脸上忽然极有默契的露出了一丝笑容。

随后潘院士深吸一口气,环视众人一圈,说道:

“没错,如果单纯是按土壤情况来看,九殿之下的地宫中确实应该存在不少积水。”

“但问题是小徐他之前有说过那间地宫的外壁就是普通的常规土层吗?”

众人顿时一愣。

接着姜成谷率先反应了过来,心中隐隐冒出了一个猜测:

“潘院士,您的意思是”

潘院士没有接他的话,而是继续说道:

“其实除了小陆所说的积水之外,底层地宫还有一个标准逻辑难以解释的地方,那就是它不符合礼制。”

“华夏古代的皇陵在布局上都要遵守固定的章程,比如说选址,比如说朝向,又比如说地宫的布局。”

“九间墓室的布局是明朝的标准礼制,即便嘉靖在位时间长达四十五年,他也很难打破这种规矩——所以很多人宁愿认为《永乐大典》存放于左配殿,也不相信嘉靖会再挖一个下层地宫。”

听闻此言。

饶是对于积水问题依旧心有不解,翁同和童怀军两位考古专家还是点了点头。

这话算是说道他们的心坎里儿去了。

早先曾经提及过。

在相信《永乐大典》存在于永陵的群体内部,可以分成三个派别。

分别是认为永陵在左配殿的降临派。

认为嘉靖在地宫同层开了个密室单独存放《永乐大典》的拯救派。

以及嘉靖在地宫下方又挖了个第二层、用以安置《永乐大典》的幸存派。

其中幸存派不赞同拯救派的原因,就是地宫同层再开密室有违礼制,朝野必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