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章(1 / 4)

杨大勇心里发苦,要是能相争还好呢。

“争就争,祸从口出,都是一家子,大嫂嘴巴不积德,是会害了全家的。”

“有……也没这样严重……”话虽这样说,郭春雅也不劝。

最近也是事凑到一块儿去,郭春雅本就想着没件顺心的事。邻居里出了个坑人的牛进喜,紧跟着直爽大方的大嫂也变了个人,小家的事都还没搞顺,郭春雅也没功夫去管大家的事。

这几天别的人还问她给女儿回乡准备些什么,这一回下去又是整年整年的见不着人。这事郭春雅也挂在心里头,儿女都是债,再说这次回来女儿显然有变化。除了那两次争吵,两个人也没别的什么争执,女儿瞧上去甚至比之前懂事。

年前女儿还提起的没回信一事,郭春雅心里也有补偿的意思,孩子大了这个闺女也留不了两年了,没必要将关系搞得太僵。

家里的条件是摆在那里的,夫妻俩一个月有一百多的工资,邻居同事也是知晓的,这年头谁家收入多少,都明摆着。女儿下乡三年就回来这样一次,之后一年也最多回来一遭,给她准备行李的事,也没几次。

郭春雅问起陈柚下乡缺了什么,陈柚倒是实话实说,乡下是什么都缺,最缺的当然是工业品。就他们家用的肥皂,都是乡下的稀罕物。

稀罕到什么程度?

陈柚就没在供销社买到过肥皂,她用的肥皂是跟别的知青换来的。买肥皂需要肥皂票,农民没有肥皂票的供应,下乡的知青也没有。知青的肥皂都是从家里带过来的,或者家中寄过来的。

家中不给陈柚寄,陈柚自然也就没有肥皂。

陈柚将曾经在信中写过的一些话,再一次说给郭春雅听。杨可琳想要下乡的时候,郭春雅说了许多的话想要打消杨可琳的念头,所以陈柚也知道了下乡或许会面对什么。但到了乡下才知道,乡下的苦不是别人的言语能够描述出来的,许多的苦甚至是自己也描述不出来的。

乡下不仅仅缺工业品,种田的乡下人还会缺食物,他们完全不如城里人吃得好。一点点灾难就可以让一个家庭陷入绝对的贫困,好多人都还在困难中挣扎,温饱在他们眼中就是美梦一场。

谈话间郭春雅没有再提陈柚不早说之类的话,陈柚说缺什么,她都记下说要给陈柚备着。陈柚说的也不是多少贵重的物品,说到糖的时候郭春雅说糖家里可能也没有多少。

不是说不给陈柚,而是糖家里拿不出来多少。

陈柚知道糖是紧缺物,听了这话只是点了点头,又问:“能有一斤么?”

郭春雅抿了抿嘴,半晌说:“到时候看,差不多。”

那也不少了,陈柚知足了,能从家中带走的,对她来说都是白赚的,能多一点是一点。母亲连海鲜都应下来给她备两三斤,陈柚心里没有什么不满意的。

母亲应下来的话,是会去做的,郭春雅不是空口说白话的人。说要给她置办的,不会要她自己另外出钱,回来之前花出去的路费能不能回来这件事,陈柚心里没个底。随着郭春雅应下来的一样一样东西,陈柚心里头有了底。

陈柚回来一趟最大的开销就是二十多的车费,此外是拎回来的鸡带回来的米。郭春雅应下来的价值比陈柚拎回家的鸡、带回来的米价值要高了。

海鲜的事都不是陈柚自己先提起的,陈柚说的是乡下吃一次肉难,需要肉票之类的。郭春雅经历过沪市凭票供应猪肉的时候,这年头沪市的猪肉虽不凭票供应但想要买到猪肉还是要赶得早赶得好。乡下的猪肉凭票供应,却又不发肉票,郭春雅问了一嘴带鱼之类的,陈柚当然是说社员吃都没吃过。

郭春雅脑子里有一算盘,给闺女备下来的这些日用品、副食品,除了花用的票外还要二三十块钱。

次日郭春雅就带回来了猪肥膘,和五花肉,买到这样的好肉是要本事或者运气的,郭春雅靠的是本事,在厂食堂工作多年也不是白干的。五花肉腌制咸肉,猪肥膘榨油装进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