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2 / 4)

是不是就是不爱啊。

门里没有安静多久,门口就有了敲门声,隔壁的邻居来打探事来了。若不是前头屋子里有声响,这敲门声能来得早一些。来的人也没问刚刚母女两说了什么事,说的还是楼道里听到的子女婚姻的事。

下乡的青年不是杨家一户,这家家户户找个没有子女下乡的人家都少。有女儿的也担心女儿在外头成了婚,遥远的距离,一边担心孩子吃苦,另一边也知道孩子是白生了。外嫁的女儿,在千里之外安家的女儿,对家里基本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当爹当妈的就算是老了也是指望不上这个女儿的。

说话间不会特意说这样的话,但言语之间也没躲开这样的意思。

杨大勇郭春雅两个人的收入有一百多,三个子女不算是多的,家里头的两个女儿,要是留在城里,那家里的门槛都要被踏破。这会儿虽说两个女儿都是下了乡的,但是家里条件好的,不会不给女儿一点补贴。

家里有子侄辈下乡,跟杨可琳一个地方的,要是能跟杨可琳够结个伴,那知根知底,要好过些的。

现在也不是早些时候,兵团里不好恋爱。

现在知青的岁数都上去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趋势挡也挡不住。

不过这话也是说说。

筒子楼里去草原兵团的不多,去了兵团那也是南边的要多些,跟草原兵团一南一北都是祖国的边疆。两个兵团远着呢,两个兵团的知青就算是要谈婚姻也谈不到一块去。

比起来,反而是年纪更小一些的陈柚,更能找到相看的对象。

过来说话的人说了,要是郭春雅有这个意思,媒人春节里就能把事情给办好,把婚事办了,省得真少了个闺女。

“哪有妹妹先结婚的事。”郭春雅摆了摆手,“这事情急不来的,我闺女年纪还小。刚刚你也说,现在回城的办法多起来,她过了年才二十,真要结婚了那回城的机会轮到她的可能性不是更小了。这事情急不来的,再等两年再说。”

“跟知青结婚,也不是跟乡下人结婚。要等闺女跟乡下人结婚,那真是哭都来不及。她姐姐确实要抓紧,女人的花期就那么几年,过了年纪行情就差了。你家可琳大家都是知道的,那是处处好。但城里的好青年,到了年纪都是要结婚的,等到那个年纪还没成家的……”

不是这有毛病,就是那有毛病。

“不过现在的孩子也都是有主见的,我看你也别替她太急。咱们这楼在草原兵团的人没有,沪市人这样多,去草原兵团的肯定也不少,在外头老乡见老乡,那都是要亲热些的。”

别人的这样说,郭春雅都不好再说些什么。

大女儿远在千里外,婚事真不是她管得到的。

“他们这代人成家晚,先立业再成家。可琳她心很正,我这个当妈的完全比不过她。将更多的时间投身建设祖国的边疆,我们真应该改一改思想。二十岁根本不晚,二十五岁都是刚刚好的……”

“春雅,这话不能这样说。他们年轻人是读过书,我们却也是多活了半辈子的,这些年不是认识几个字就能比过去的。我们才是过来人,再说了,他们下乡要面对的又不只是自己一辈的人。

就说你二女儿去了赣县当知青,她插队的生产队里有权威的还是那些年长者,不是跟她一个年纪的人。乡下跟她一个年纪的人,根本没有比她更有文化的,她面对的实际还是我们那个年纪时乡下人要面对的事,且她没有长辈在身边,没个后盾更难。”

“也没人给她撑腰,我是瞧见你家闺女的,他们乡下人哪里有长得那样标志,养得那般好的。说难听点的,那些乡下汉子瞧见了就不动心?他们不会起什么心思?真要有什么事,后悔就来不及的。”

郭春雅蹙眉,另外一个人瞧见了,让说话的人别提了。

*

杨大勇在外头吹了夜冷风,一回来就有热乎的汤水,郭春雅絮叨很少,多是关心。说出来的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