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第一次考试,所以就放在了春季,这跟以往各个朝代在秋季乡试的情况不同。
最重要的是经过这一年的,政事堂派出了一批在学问方面都很突出的官员,让他们前去给这些学子讲学,最重要的是让这些人将各个学科领会,缩短普通学子跟大族子弟之间的差距。
当然这也只是临阵磨枪而已,起到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但是却能给那些普通学子一些支持。
不过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政事堂发现了有人泄题,原因很简单,就是有人在酒楼喝多了洋洋自得,所以泄了底,诸葛亮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马上就把陈群和陆逊找来,开门见山的说道。
“现如今有人通过其他渠道得知了考题,两位应当知道,科举选士乃是国策,事关全天下学子的公允,也事关国家的法度和威信,所以在下以为当要从严从重处置。”
一上来诸葛亮就已经定下了基调,陆逊对此倒是毫不意外,有些人总是想着走以前的老路。
但是他们已经忘了,虽然天下大定,不过陆鸿是不会因为这个放松警惕的。
而陈群就皱了一下眉头,他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陆鸿这一招做的十分巧妙,科举制度事关天下读书人,既然现在楚国已经给出了制度,最希望朝廷执行下去去的就是百姓。
科举是陆鸿考虑了这么久才推出的,而且还是在楚国刚刚建国以后,还是有人不开眼想在这种事情上下手,不管从哪一方面说都是愚蠢至极,陈群也没有话好说。
这种事情就算是交给了陈群来做,他也不会在这个时候留手的,就是不知道这一次会牵连到多少人,考虑了一下之后,陈群这才开口说道。
“任何涉及科举之事都不能等闲视之,在下同意诸葛大人的看法。”
诸葛亮听到他这么说以后,点了点头,然后对陆逊问道。
“伯言对于此事,不知道你有什么看法?”
陆逊不着痕迹的看了一眼陈群,他很清楚这件事情陆红一定是早就知道,之所以没有动手,不过是因为遵循他自己定下的规则,那就是政事堂管理政事,陆逊管理军队。
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即使对于政事堂的信任,同时也是一种考验,诸葛亮一上来就定了调子,也是想要把这件事在自己的手中解决,不想把事情闹到陆鸿那里去。
这说明诸葛亮是一个勇于任事的人,他并不会担忧这件事情会招致那些世家大族的怨恨,一心一意的住在想着推行陆鸿的政策,这一点让陆逊很是敬佩。
而反观陈群虽然表面上也支持这么做,但是脸上闪过的那一丝担忧还是被陆逊看在了眼中。
毕竟身份在那里放着,陈群作为北方大族的代表人物,做事情的时候,难免都会考虑那些人的利益,这一点无可厚非,不过少了那种勇于担当的气概。
陆家经过兵乱之后几乎灭族,也让陆家弟子对于乱世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虽然偏安于吴郡不过对于天下大事,也有自己的看法,所以陆逊有了自己的选择。
对于陆鸿来说,走到了现在这种地步还在锐意改革,这一点就很是难得,虽然明知道这么做有可能会引起一些乱子,但是依然决然的这么做了,为了就是立下一个规矩。
让天下的百姓可以享有的更多,从而稳定整个帝国的统治,为此就要跟那些世家大族对立。
看起来这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而且还会有很大的可能会失败,不过陆逊确是想要追随陆鸿一起做下去,不过要尽最大的可能保持楚国的安定,所以陆逊并没有着急开口说话。
陆逊需要仔细考虑一下得失,考题泄密的事情他在之前就有过这种担心,也曾经设想过种种情况,有的人是为了利益将考题外泄,而有的人则是故有意为之。
这些情况之间是要分辨清楚的,能够区别对待最好,想明白了这些之后,陆逊说道。
“在下也认可诸葛大人所说要严肃处理这件事情,不过最好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