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商人与资本家的区别(2 / 5)

建商行,稳定茶叶价格,几乎从不哄抬茶价,顶多也就是稍微溢价卖,该赚的钱赚,不该赚的一分不赚,这才是为商之道!”

这些生活必需品销售毕竟是有门槛,茶有茶引、盐有盐钞,虽然开中法目前尚未把盐纳入其中,需要到庆历八年,兵部员外郎范祥变通盐法,把盐也纳入入中,才开始盐钞政策。

李谘伸手邀请赵骏入厅堂内,赵骏也没有客气,回了一句“请”,随后就一同迈入了厅内。

都说天下乌鸦一般黑,可事实上古代地主阶级也不都是周扒皮。

旁边李谘知道下面那些商人不敢搭茬,就很配合地问了一句。

赵骏见众人识时务,便笑了起来道:“诸位也不用担心,你们今天既然能坐在这里,而不是被皇城司请去喝茶,自然是有理由。”

“李相有礼,诸位有礼!”

私盐质量能保证,但官府会抓。

赵骏扭头说道:“若有十分之一的利润,商人便足以运作;若有五分之一的利润,商人就活跃起来;有二分之一的利润,商人就铤而走险;为了一倍利润,商人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三倍利润,商人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死刑的危险。”

大家七嘴八舌地表忠心。

本来按照惯例,这个时候田昌已经带着今年的货款回江浙,过年之后,准备开始在那边收来年的春茶了。

里面田昌其实是江浙人士,主营业务不止是在汴梁,各地都有他田氏茶铺的分号。

众人打了个寒颤。

相当于后世西方某政客掌管着批项目的权力,然后项目都给自己家人做了一个样。

所以政制院每天都只有一名宰相轮班值守。各部门也一样,由尚书和左右侍郎轮班,负责处理紧急突发事件,其余时候大家都回家过年。

跟赵骏之前就认识,赵骏觉得这人挺有意思,而且懂事听话,把一个没有他任何股份的印刷坊打理得井井有条,编辑部那边也全靠孟承起帮忙。

孟承起也知道这事,马上

“来,知院,请上坐!”

赵骏的马车缓缓驶向了新任工商部尚书李谘的府邸。

这就造成宋朝商业确实繁荣,可像明朝盐商那种身家几千万甚至上亿两白银的顶尖商贾却完全没有。私人商贾完全被这些官方商贾给压制,就不可能有资本主义出现,连萌芽都算不上。

众人张口官家知院,闭嘴百姓国家,纷纷奉献上了马屁。在榷卖制度下,他们虽然能喝口汤,但也就只能喝口汤而已。

“好了。”

嗟来之食这个典故,其实就是一位叫黔敖的地主赈施灾民的故事,只是他言语过于傲慢,为饥民不能接受,终使善举不得落实。

因而听到朝廷放开榷卖,大家自然很高兴。

虽说朝廷监管且可能会在里面参杂股份,但也好比像以前那样,不仅受到官商的打压,还拿茶引盐引都困难重重的情况好得多。

这屋里本来就有香炭,用炭盆、火炉一类,把室内温度保持在一定程度,还有香炉升出袅袅青烟,茶气一冲,茶香混杂着香料味道,让屋中气味更加浸入心脾。

进入府中,就是一个较大的前庭,庭内灌木丛林立,种了各处名贵草,还有参天大树在院中,正厅恢弘大气,两侧各有拱门回廊。

就见赵骏环顾四周,沉声说道:“官家榷卖制度确实该换一换了,好处朝廷没得到多少,都被那些当官的拿走,三司的问题多多,皇城司也该调查调查这些人,该抓的抓,该抄家的抄家,杀一批人,决不能姑息。”

听到众人的吹捧,赵骏终于缓慢地说了一句。

他家其实没那么富裕。

田昌连忙说道:“这自然是件好事,官家和朝廷诸位相公英明,又有知院与李相变法改制,自是能惠及天下商人与百姓。”

因为不止是中央官员,还有地方官员也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