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治蝗战(2 / 3)

风流大宋 林二虎 2081 字 9个月前

要考虑其休息、饮水方面的因素。

因为今春河北大旱,而鸭子又不能缺水,在沧州境内,是有赵梧带人在各地开凿的深水井与机械提水设施来保障的。

所以,这些期待鸭军去灭蝗的地方,一是要看行走路线是否顺路,二还得提前聘请沧州这边的人帮着开井蓄水来作好相应的准备。

因此,到了现在的这个阶段来看,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沧州今年抗灾的许多东西,也不是其他地方简简单单就能学得到的。

再看沧州的百姓,前两个月都忙着打工做活攒钱,地里头没什么值得让蝗虫啃食的东西,才吃了点草根树皮什么的,就被鸭子们一顿收拾了。

最令其它地方官员所看不明白的是,同样大家的田地里在蝗虫过后几乎颗粒无存,其它地方都开始出现了大批的流民逃荒,但是沧州的百姓却很淡定地待在自家家里,一点也担心。

其实原因也不复杂,对于沧州百姓而言,地里因为自己开春后就没有去投入播种,本来的收成计划就是零,蝗虫来后也不觉得有什么损失。

他们都在那个时间选择去做工做活,多少都算是挣了一些钱、或者是丝布这样的产品。所以,在蝗虫过后,他们最想的却不是补种什么粮食等,而是在琢磨是不是继续种些桑麻,之后多产些丝布好了。因为州衙里不但免费提供这些的种子,而且也早就发出通告:今年的赋税是完全可以用这些手工作坊的产品来折抵的。

再退一万步讲,沧州的百姓觉得,只要自己手头还积攒有些钱,官府那里也再三确保是可以一直供应平价粮食的,这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若不是真得被逼到走投无路的时候,谁还会逃荒去呢?

随着越来越多的其他地方属吏来到沧州求教,金宇索性把他们聚在了一起,请菱川书院学生给他们统一上课,先是普及了沧州以鸭灭蝗的原理、方法与相应的局限性,其实就是告诉大家,今年再用此法显然是来不及了,但是可以先学着原理为以后考虑。

而既然已经进入了蝗灾的中后期,他们虽然来得较晚,但至少算是想“亡羊补牢”的,所以菱川书院的学生就向他们详细介绍了“烟薰法、灯诱法、翻坑法”等等的辅助灭蝗方法,当然最吸引他们的还是“食用法”。

“这蝗虫,主食五谷,味香口酥,食之可滋补身体,养脾生力。”学生正努力地希望引起大家的兴趣,当然更多的应该是食用蝗虫的信心。

“人见蝗虫模样凶恶,畏之如蛇蝎,怕其有毒而不敢入口。”有吏员直接提出了担心。

“沧州的鸭群,每天都会捕食大量的蝗虫,正是因为以之为食,方能长得肉肥体壮。所以,这鸭子既然可以食之,我们人却为何不能呢?所以说,关键还在于我等官府中人的宣传与推广。”学生先从实际情况给大家进行分析。

“民间有传说蝗虫为神,乃天降之灾,因此不敢捕而食之。”更有吏员指出这一点。

“畏神者,便可神止之。”学生微微一笑道,“沧州周边数地,已经有百姓供奉鸭神,并言鸭神可治蝗神。供奉鸭神者,应以食蝗虫而表达自己的决心,如此广而告之,何怕百姓不肯去食之呢?”

正讲到这里时,忽闻外面就有叫卖干炒蝗虫的商贩之声,这个学生便说:“且等我唤他进来。”

商贩被那学生叫了进来,并叫他向各位展示了自己刚刚新炒出锅的一盆干炒蝗虫。

其实宋人之前不吃蝗虫,除了前面说的两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蝗虫的成虫外壳较硬,若是没有特别的烹饪方法,只是通过最常见的蒸煮方法,口味很差,难以下咽,自然也就没有什么人去吃它。

因此,秦刚先是通过养鸭灭蝗,破除了百姓对它们的迷信思想。

然后再让学生们经过各种尝试,根据河北当地的民情特点,对捕捉而来的蝗虫先用食盐腌制入味,再辅以大蒜在铁锅里烘炒做熟。

当然了,如果想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