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强势的任命种师中为宣抚使后,鄜延路经略安抚使的位置自然空出来了,执掌一路的帅臣,权力可不小,如今出缺,诸位大臣们都都想争取一下,赵佶知道,虽然自己多次重申不得党争,但是新旧党争到如今已经持续数十年之久,而且不光是新党、旧党,在这数十年之间,还有蜀党、洛党等一系列的朋党,互相之间斗争的不亦乐乎,哪里是赵佶能够几句话就能够摆平的。
眼下一路帅臣出缺,大家都想把自己朋党中的人上位。苏辙韩忠彦等人推荐李清臣,章惇等人推荐蒋之奇,赵佶都无语了,双方这是没人了吗?李清臣都七十岁了,而且之前是宰辅,让他去做一路安抚使未免有些可笑了。蒋之奇也是快七十岁了,而且之前因为弹劾欧阳修乱伦一事名声扫地,虽然也算颇有才干,可是对于旧党和朝廷里的清流来说,弹劾欧阳修已经是他一辈子也洗不掉的污点。
双方因为此事争执不下,赵佶也在上面思考着,看似新旧两党之间争吵的异常激烈,像两只斗鸡一样看似争的面红耳赤的,但是双方的目的是明确的,就是向陕西派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目的嘛,很明显,就是制衡种师中,李清臣是做过门下侍郎的,蒋之奇更是当过枢密使的,他们两位到陕西去,种师中就很难开展工作。
赵佶对他们的想法洞若观火,说道:“你们举荐的两位,都曾是宰相,而且年事已高,吾遣其去陕西苦寒之地,岂仁人哉?李清臣先帝时就多次告老,蒋之奇也年近七旬,都加太一宫使吧,吾看张康国还不错,诸位以为何如?”
作为章惇的下属,枢密院都承旨张康国,章惇倒是十分熟悉,想了一会说道:“官家,张康国年富力强,倒是一个不错的人选。”旧党对于张康国倒也没有异议,因为张康国虽然此时和蔡京交好,但是自己的政治立场不是很明确,官声也还不错,不到五十岁,以枢密院都承旨出任一路经略安抚使也算说得过去,并不算大的提拔。
张康国出外,枢密院都承旨一职空缺,赵佶清楚,要是不马上确定枢密院都承旨的人选,两党之间马上就会因为这个职务展开攻讦,别看枢密院都承旨仅仅是个从五品的官职,但是作为枢密副使以下的枢密院最高官吏,枢密都承旨掌管枢密院内部事务,检查枢密院主事以下官吏的功过及其迁补等事。职小而权重,官卑而位尊,是妥妥的安排自己人的好位置。从枢密院都承旨上升迁,在中枢可以任枢密副使、各部侍郎、少卿,外放地方最少也是监司起步。
诸位官吏正在思索举荐谁的时候,赵佶已经发话了,说道:“调礼宾副使、通事舍人、知安肃军张叔夜为枢密院都承旨。”张叔夜是何许人,不少人还在思考,韩忠彦问道:“官家,是侍中张耆曾孙张叔夜吗?”
赵佶点点头说道:“正是他,吾观他忠诚可靠,颇知兵事,任兰州录事参军时,张叔夜巡视那里的地形后,谋划攻取之策,最后成功夺取该地,朝廷在此建了西安州的可戍守城池,从此兰州再没有羌人之患。张叔夜名臣之后,又习知兵事,任枢密院都承旨正和其才。”
韩忠彦拱手表示同意,几位相公也没有表示异议。赵佶任用张叔夜,不光是因为他是讨平宋江,安抚地方,颇知兵事的名臣。更重要的是他的忠诚,可谓满门忠烈也!张叔夜可以算得上靖康之变中最壮烈的臣子。
靖康元年,金兵大举南侵,张叔夜上章请求拨给骑兵,与诸将并力截断敌人归路,但这一奏议未能得到批复。随后张叔夜被改任为邓州知州。朝廷增设四道元帅,张叔夜兼任南道都总管。不久金兵逼近京都开封,宋钦宗下手令催张叔夜入京保卫。 张叔夜接令后立即自己统率中军,他的儿子张伯奋率领前军,另一子张仲熊率领后军,共三万人。第二天出发,到了尉氏,与金人游兵遭遇,张叔夜率军且战且进。十一月十五日,到达京都,皇帝到南薰门接见他们时,军容依然整齐。入宫谈话,张叔夜认为敌人兵锋锐利,希望皇帝能像唐明皇避安禄山之乱那样,暂时到襄阳然后再准备到雍。皇帝点头同意,加任张叔夜为延康殿学士。 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