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边臣议论事纷纷(1 / 3)

中兴大宋 休息的云 1558 字 10个月前

最近朝廷里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陕西宣抚使的人选问题,章楶致仕,到底谁来担任这个要职,朝廷里议论纷纷,关于陕西宣抚司,朝廷里不少人认为现在宋夏和议既成,再保留宣抚司意义已经不大了,不少人都认为应该裁撤宣抚司,毕竟宣抚司执掌陕西诸路,权力类似节度使,本朝惩唐之弊,从不将兵柄久付臣子,防止作乱。

不少臣子们认为就应该趁此机会裁掉陕西宣抚司,再加上赵佶之前开始调整边臣,调延安知府陶节夫为河北东路经略安抚使,给臣子们一种错觉,赵佶准备处理陕西诸将了。

连远在东南的蔡京都已经收到了消息,向赵佶送了一个南戏班子的同时给赵佶写信表示自己有一位朋友叫张康国,通晓军务,赤心报国,愿意为官家效力,言下之意就是希望赵佶在陕西提拔任用张康国。赵佶向吏部索要了张康国的资料,一看之后发现,蔡京倒真不算是援引朋党。

张康国曾经提举两浙常平,豪猾敛服,发仓救荒,江南就食者数万人。徙福建转运判官。也算的一个强项令,这样的人,到陕西去未尝不可以,而且赵佶知道,虽然张康国现在是蔡京举荐的,但是最终却和蔡京分庭抗礼,任用他未尝不可。

朝廷现在各种传言满天飞,连陕西诸将恐怕也心神不定,必须解决此事,赵佶决定召集两制以上大臣讨论此事。赵佶将章楶的奏疏分给诸位大臣们传阅,说道:“章宣抚致仕,上疏推荐种师中继任宣抚使,诸卿以为何如?”

不出赵佶意料,大部分臣子们都不支持种师中任宣抚使,甚至很多人认为宣抚司都没有必要再设了,苏辙、范纯礼、李格非等人都是这个意思,韩忠彦作为首相,虽然没有明确发表意见,但是赵佶知道他的想法和苏辙他们一致。

赵佶首先制止这种毫无意义的讨论,说道:“西贼一日不除,陕西宣抚司就一日不撤,此事诸卿勿议也,今日要议的是谁来继任陕西宣抚使的问题。”赵佶终结了这个话题,从他自己内心来说,还是希望种师中能够上位的,但是赵佶担心的是种师中重蹈狄青的覆辙,大宋好不容易才在陕西培养了一批将才,万万不能折损在内耗中。

范纯礼说道:“官家,种师中既非正途出身,又是一武夫,手绾兵符,并非国家之幸,且现今陕西诸路帅臣,大多数都是武臣,种师中任宣抚使,是祸非福,官家宜深思之!”

接下来一帮臣子们都是一般的说辞,认为种师中作为武臣,任陕西宣抚使,不是国家之福,甚至还有人提出来,种师中在陕西执掌西军,其兄种师道又在都门禁军执掌上四军,兄弟两人都在禁军中执掌兵权,也是对国家不利,要求解除他们中的一个人兵权,这样国家才能安宁。

赵佶明白,这是天下暂时安定了,这帮文官们闲的没事干就要开始内耗了。章惇本来想说些什么,被赵佶用眼神制止了,赵佶起身,走下丹陛,走到群臣面前,赵佶问道:“诸位可知道,大宋与西贼大战,每次折损多少士卒?”

一众大臣们面面相觑,自己都是庙堂上的文官,哪里记得每场战役折损多少士卒,说白了,丘八嘛,死了再招就是,只要朝廷有钱,多少丘八不能招来,死了些就死了些呗,实在是无足轻重的事情。

赵佶看着他们,闭上眼缓缓的说道:“康定元年,鄜延、环庆副都部署副总管刘平鄜延副都部署石元孙统帅步骑万人与西贼战于三川口,我军除后军三千人外全军尽墨。康定二年,好水川之战,怀庆路马步军副总管任福亲自带领3万余人的军队,官军大败,任福以下一万三百名士卒阵亡,溃散、被俘无算。元丰五年,朝廷发兵马民夫三十万,筑永乐城,官军复大败,徐禧、李舜举、高永能死难,稷为乱兵所杀。宋军一万多士卒阵亡,得免者十无一二。只有曲珍、王湛、李浦、吕整裸跣逃脱。舜举将死,撕裂衣襟草奏道:"臣死无所恨,惟愿官家勿轻此敌。"稷亦草奏云:"臣千苦万苦也!"。

赵佶只不过简简单单列举了宋夏之间的几场大战,宋军的损失就高达五万以上,赵佶问道:”诸位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