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252请天子废除殉葬制度(4 / 5)

棺罩,严禁摆酒唱戏。

绝不能奢侈办葬礼。

否则,就将当事人逮捕,并且按照《大明律》中的“不孝罪”重责。

至于埋葬之后的祭礼,随用祭品按照大祭、中祭、小祭,杂用猪羊、果盘、稻米、酒等,不得僭越。

丧葬随礼也应量力而行,多不过五钱银子,其次三钱、二钱,再次一钱,乃至五分、三分均可。

对于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盘花果罩、飞走像生、绫罗幡盖、金缎铭旌、扎塑人物、妆演队戏等一律禁止。

如有违犯,罚谷五十石输边。

平民百姓在丧葬上的奢侈、僭越等行为总是如秋风落叶,随扫随落。

此中因素千头万绪,既有孝悌传统的负面作用,过度强调“百行孝为先”势必引发厚葬的不良风气。

也有爱慕虚荣的人性作怪,富民愿意拿出钱财大办丧礼彰显自己的孝顺与气派。

贫民哪怕借贷也要为父母风光大葬,换取邻人的尊重以及内心的安稳。

为了表明拥护新政权的立场,不少地方的官民也会趁着刚建国的热情积极落实朝廷颁发的诏令。

所以目前天子制定葬礼政策,是非常容易的,否则后期就会积重难返!

至于丧礼的两大问题——奢僭与作乐,其中奢僭问题并非大明独

有,作乐问题也非一朝一夕形成。

儒家丧礼、祭礼充满繁文缛节,禁止人们聚众宴饮、听戏作乐,早就遭到挑战。

依据常识判断,普通民众可能偏爱聚众作乐的礼仪,还是肃若冰霜的礼仪呢?

毕竟他们很少有作乐的机会。

儒家礼仪虽然注意到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礼,时为大”,可惜这种措辞并没有为儒家学者充分重视。

在佛道势力畅行的时代背景下,对儒家“一边倒”的态度很难为多数民众所认可。

不然,何至于民间丧礼做佛事

的情况层出不穷?

更不用说老朱还给皇子们配备和尚,这就更让民间对和尚来参加葬礼超度提供了榜样作用。

他们目前比道士更受欢迎。

不可否认,儒家的礼仪制度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存在很多演变。

这些演变程度却不足以使儒家真正适应百姓,他们只是为皇家服务,最终让自己获益。

从操作层面上讲,某一地区的百姓是否按照礼制规定小殓、大殓、出殡。

是否延请僧人做佛事或者邀请亲友前来赴宴看戏,不足以惊动中央政府。

此事与国家的边防、税收、官员任用以及各地旱涝灾害等问题相比,民间丧礼问题根本不值一提。

丧葬的内在问题在礼,外在问题在个人财力。

礼是当事人人以合适的身份表达对亡者敬意的基础,而财力直接决定了丧葬的外在表现形式。

只要能守住礼,百姓根据个人贫富量力而行即可。

如果富人在丧礼上不招摇、不炫耀,穷人在丧礼上不借贷、不攀比,丧葬的问题无疑会大大减少。

还有崇信佛的皇帝以及士大夫的影响。

天子和尚出身,又给一些和尚接触皇子的机会,那下面礼佛的人都不在少数。

皇帝本人和王公贵族都没有严格遵奉儒礼,为何还强迫小民践行呢?

那是无法服众的!

最终王布犁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第一不要殉葬,可以在用泥俑代替活人。

第二也不要在墓中放金银珠宝,避免被盗墓贼惦记的机会。

第三不要花许多钱办葬礼。

故而王布犁建议,此事需要从帝王做起,必须薄葬。

请陛下准许!

朱元璋看完王布犁的奏章头都大了!

朕让你去给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