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109在座的没有一个好人呐(2 / 5)

是假钞,可只要新的,能出去,那就是真钞。

况且我大明百姓有几个能识字的,会认识写在宝钞上的话啊?”

在后面坐着的朱元璋此时脑瓜子也嗡嗡的。

他倒是没想到宝钞新旧,在老百姓眼里价值不一样的事情。

蓝玉不懂王布犁说这些无关案情话的意思,只是站在那里酷酷的神游天外。

对于这些事情,他根本就不感兴趣,要是讨论战争走向,以及推演战事,他很喜欢。

至于李景隆则完全不明白王布犁举这个例子在说什么。

方才完全是太子要赏赐你,怎么就搞到这个话题上面去了?

朱标收回审视的动作,靠在宽大的椅子上。

虽然话题被王布犁给歪了,可他说的相当有道理。

朱标对于经济学不怎么熟悉。

他爹朱元璋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自己都被说懵逼了,更不用说教他的好大儿了。

宋濂是著名的学者不假。

可他一个之乎者也的,写写劝学还行。

当朱标的老师,那是完全够用。

但他懂经济学吗?

在大明,根本就没有人教太子这个关乎大明经济学的知识!

这一片领域上,一片空白。

明初的纸币经济学一塌糊涂。

还不如外来的文盲蒙古鞑子,元朝搞的好呢。

元朝治理地方上,很多事都办的相当操蛋。

但单拿出纸币这个事而言,制定这个政策的人,还是有着相当好的经济学水平。

至少符合经济规律,从大宋拿来主义并且好好的应用下去。

元朝发行纸币,是以丝、银为准备金的。

如果没有金银就不发行纸币,而且发行有定额。

持有纸币者可以随时向朝廷换领金银,属于可兑换纸币,但是在大明根本就不允许兑换。

这也是朱元璋没有受过这种教育,只看到了大元发纸币,他也选择性的拿来主义了。

当然元朝也是从大宋身上继承来的纸币(交子)制度的核心,根本就没有传到朱元璋手里。

元朝禁止使用铜钱,规定名为“交钞”的纸币为流通货币。

因此,当时中国也成为世界上

为防止造假,元朝的纸币上明确地写着“伪造者处死”的字样。

身为游牧民族的蒙古人,没有控制土地征收税金的传统。

反而对在流通过程中的“税收”非常重视。

这也是包税制在大元极为流行!

当然元朝也是因为从商业繁荣的大宋继承下来的“买扑”。

在元朝,包天下河泊、桥梁、渡口、酒税的,更有甚者,还有人想以上百万两白银包天下之盐税的。

这些人几乎都是地方豪强才能垄断的。

随着元朝覆灭,包税制宣告破灭。

但是元朝大量地发行纸币,是一个从民众手中攫取财富的非常便利的好方法。

位于西亚的伊利汗国(1258——1411)也想采用这种便利的纸币体制,于是从元朝邀请了工匠并尝试发行纸币。

但当地商人不认可纸币的价值,遂以失败告终。

元朝的开国皇帝忽必烈对商业非常重视,从波斯湾到中国沿海的“海上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连接到了一起,创造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商业路线。

马可波罗在游记当中写到不管走到哪,都可以用纸币进行支付。

因为在在马可·波罗看来,元朝人用几张纸片就能买到非常贵重的物品,实在是不可思议。

这项手段直到英国学过去,打破银本位,使用金本位,提高了英镑纸币的信用度使其成为流通货币。

大明的宝钞提举司,有着相当完备的官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