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的项目非常之多,操作十个就是三五百万,几十个就是上千万,那么大的投资体量,从中可捞的一点都不少。
祁宏益认为这样的手法保险性很高,而且有个别的不同声音他也能压下来,觉得应该没有什么风险。但是今天冯德锦在常委会上的拔刀相见,让他觉得一切皆有可能,手底下那一摊子事可多了,一个罩不住怕是就要出问题。
其实这种担忧早就出现在祁宏益的潜意识里,他对徐光放示好并表现出一定的忠诚度,就是一种不自觉的自我保护。他知道老靠山郝志勇过两三年就要退了,必须另外寻个山头,然后再熬上三年,等自己退下来后,才算是相对安全。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徐光放进入了祁宏益的视线,也正是如此,他才把徐光放的话当成是非完成不可的任务来执行。
潘宝山的提拔,就跟这原因有关。徐市长来调研两次,对潘宝山颇为赞赏,言语间有重用之意,祁宏益听得出来。
当然,祁宏益本来就对潘宝山就另眼相看,他清楚地了解潘宝山在工作上有执行力、有创新力,是个值得培养的年轻人。
所以,两方面合一,祁宏益便不惜花大力气去提拔潘宝山,从副科直接越级到副处,掌管全县的农业工作。他相信此举会让徐光放很满意,而且也相信潘宝山会做得很好,对他也将是一个有力的帮助。
因此,即使有冯德锦的阻挠,他也会扫清一切障碍。
在这一点上,冯德锦是大意了。他以为一次叫板就可以将潘宝山的提拔一举击退。常委会结束后,他就打电话给钟新义,说潘宝山的越级提拔被他轻易摆平,祁宏益似乎是知难而退,连点脾气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