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数(一)(3 / 4)

若助皇室除了桓家这个威胁,只怕能博得皇帝的信任,加之有太子在手,来日太后之位,说不准便能名副其实,这样的买卖,皇后怎么不会做。”

是啊,皇后出身桓家,如何没学会心狠,如何没学会摒弃情感权衡自身得失,对自己有大利的事,即使有风险,被逼到绝境了,为何不做。

可是,可是,嫡公主司马引章,无知愚蠢,且不论桓郑与她不投契,单就桓家宗祠,她如何能成为合格的贤内助。

若然迫于形势,非要娶他,那桓家这一代的治家,还能是铁板一块吗。

桓郑对娴岱虽欣赏,却也并无多少情感,不过是娴岱能担得起桓家治家的重托罢了。

可,这司马引章,算个什么东西,如何能做他桓郑的贤内助,这个问题,父亲难道没有考虑过吗。

桓郑有些恍惚,抬头看了看父亲,想从父亲那知道些答案。

桓德眼神中闪过一丝不舍,但桓德是桓家的支柱,到底稳得住,瞬间又神色如常,他拍了拍儿子,说道。

“我知你的顾虑。我也不愿如此,只是事到如今,是要取舍的。

我盘算过,也是无妨,嫡公主若进门,宗祠的事,我让二房家的与她一道处理,你二叔的儿子,取的媳妇,端庄识礼,是个治家的好手,也颇有手腕,拿捏得住嫡公主且不会失了分寸让人拿了把柄。

家族传承,宗妇是要紧,可是子嗣更为要紧。将来嫡公主生下世子,我们费心教养,不让他学了生母的习气也便是了。”

桓郑一想,这倒也是个折中的办法。

桓德见儿子没有反对,想来他也是同意的,便继续开口道。

“崔王府家的那个郡主,我也实在满意。

我们桓家嫡庶分明,可妾室也不是不能理家的,我们可以纳娴岱郡主为妾,将来分担理家和应酬的事情。娴岱郡主对你痴情,想来未必会拒绝。

当然了,崔王就这一个爱女,叫她做妾,崔王只怕不乐意,少不得安抚。

只是嫡公主定然是正室的,娴岱郡主为侧室是没办法的。但是可以是除正室外,名分最高的妾室。”

桓郑听桓德这言语似有他意,果然,桓德又继续道。

“至于连宋公主,便算了。连宋公主若也进门,名分得在娴岱郡主之上,毕竟我们不能在礼法上让人挑错。

只是连宋公主虽也是公主的名分,但谁人不知她实际的地位,如若让她地位高过娴岱郡主,只怕得罪崔王。

崔王府虽远离中枢,但子弟也是在各有司任职的,若然伤了崔王府的脸面,于我们行事,也是不便的。此事你若无异议,亲事便早早定下,也好早早安了各方人心。”

舍了连宋公主,如何使得。

连宋聪慧远在娴岱之上,若然不是地位实在底下,桓郑只怕是要定下连宋做正室了。

更何况,纳了连宋,一来可让连宋为他效力,二来可拿捏慕如,如果舍了连宋,连宋与慕如知道那么多的事情,很多部署已经到了关键时刻,若然在眼下出了变故,那可不止是被廷尉弹劾的事情。

连宋虽口口声声说不会因情变做出对慕如不利的事情,可是小女儿心思多变,又能当真几分。只有让连宋成为了自己的人,才能保证连宋死心塌地为自己办事。

但是这个原因却不能对桓德明言,桓德并不同意桓郑在当下贸然地起事。

可是,桓郑就如当时的桓德一样,年轻气盛,更何况,眼下桓家的势力比当时更强,太子妃一事,桓家说拒绝也便拒绝了,当朝的陛下一句话都不敢多说,与二十年前怎会一样。

嫡公主的事,若然不是皇后在其中,桓家怎么会被掣肘。即便有个小小插曲,桓郑也并不怀疑自己的判断。

当然,眼下的筹谋却都是瞒着桓德的。非纳连宋不可的原因,也不能让桓德知道。

桓郑开口道。

“可是,儿十分中意连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