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相遇(2 / 4)

白。不过话说回来,不费功夫,更难得公主心意。所幸,我并无成驸马的想法,能结识便好。慕如想。

“看来公主不喜与我说话,也罢,便不叨唠公主,以免讨嫌。”慕如笑言,“如若叫公主嫌弃了,草民可便辱没了慕家门楣”。

“先生此话,恕连宋不解”。听罢此言,连宋略有诧异。

“听闻陆家曾求亲公主,好事将成之际,又以半数家产求陛下取消赐婚。陆家,不过钻营人家,如此门楣都敢对公主求而悔之,我亲向公主求婚,却遭公主嫌弃,岂不将我慕家门楣贬低于陆家之下。我慕家虽遭变故,到底世代簪缨,家学深厚,如此大辱,只怕不妥”。慕如佯微怒。

“连宋并无此意。若叫先生觉得不快,是连宋言语不周,先行赔罪。”

此言是为了激我,让我心生愧疚之意而答应亲事吗。难道慕家为攀皇恩,不惜自贬门楣?如此,便不堪了。

“然,连宋再不济也是女儿身,岂有私定终身的道理。如若因此得罪,连宋只能先行告罪了”。

依旧谦逊有礼,看不出心事心情。

“公主原是此意,倒是慕如鲁莽。如此,慕如便请刘崇大人代为请旨,再请贵嫔娘娘从旁说和,促成我俩好事,如何?”

陌生男子初次见面便追问亲事,已然无礼之极,总不可能成事了。

虽有可能得罪公主,但先了断姻缘可能,日后投公主所好,再求信任便好。一时损伤颜面,总比耽误公主终身好。

慕如心想。

世家子弟再纨绔,总不至于这般失礼。慕如这般,反道不像有意求亲,倒像是为了激怒我而无姻缘可能。连宋公主心想。

可又为何,刻意求见我一无宠公主,又处处激怒,是何道理。这般做又有何益处。若我此刻发作,怕是如他之意。即使顺他答复,未必会向陛下求亲。求了又如何,纵然陛下许婚,我总有办法再断,了不起不过就是流言漫天,再无婚配可能而已,成家又有何意趣,不若我的小院给我安稳。也罢,且再探探他是何意。

“连宋虽为公主,却无足轻重,且与先生从未谋面,不知先生因何有意。”连宋公主问到。

“公主天家女,又貌美,我慕家自获罪,再无往日气象。若得公主垂青,可光耀门楣,告慰祖先”。慕如道。慕如并无此心,如此说不过是想对刘大人有所交代。

“听贵嫔娘娘说,先生得家学真传,一身学问,如此本事,又有刘崇大人栽培,光耀门楣指日可待,求取实权人家贵女,以此跻身朝堂,作一番事业,不比求取我一无足轻重的公主好些。”连宋稍一顿,“况大人既听闻陆家之事,便当知晓,陛下当时不过为了钱币便选定这门不当户不对的亲家,可见我在陛下心中毫无分量,求取我,当真能实现先生所想吗?”。

你今日虽刻意掩藏锋芒,句句示弱,但学识气度又岂在身份。客气疏离、婉转拒绝、言明利弊,如此头脑清醒,岂是装作无知便可掩盖的。大人所言果然不错。虽是地位不高的公主,但这份聪慧,胜过许多,大人果真良苦用心。

这样的女子,确实让人动心,只可惜,我注定不能娶你。慕如心想。看来公主也无意这门婚事,甚好。我已努力一番,想来能向大人交代了。今日索性与公主再深谈几句,公主并无架子,或许,能得个说话的朋友。

“公主地位不高不假,但是难得聪慧女子。”慕如一顿,“宫中关于公主的传闻不多,少到几乎没有公主的存在。

即使这次悔婚之事,也不曾在宫内宫外掀起多大谈资。看似是公主微不足道方连这等八卦都引不起闲人的嘴,实则该是公主多年刻意的隐藏,以柔弱求生存之道。如此,还不足以见公主聪慧吗。

慕如求娶公主,乃因公主聪慧之故,聪慧的贤内助比地位更能助慕如飞黄腾达。可惜,最终还是被公主看破了。慕如惭愧。无妨,既无缘,慕如不强求,只愿公主别恼了慕如,日后见面能交谈几句经史,便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