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3 / 3)

实条件局限,只能老实在杯子上下功夫。

第二日一大早,温茗便找来隔壁住着的穷书生,叫他在杯壁上用毛笔写字。

“昂?”书生惊叫。

“写吧。”温茗微笑着,递过去几文钱。

穷书生没意见了。在纸上是写,玻璃上不也是写?不过滑了些。

“得加三文钱。”书生小心翼翼试探。

餐食为俗,文墨为雅,雅俗结合,相得益彰。

温茗狡猾得很,后辗转一番,去寻及第士子的手书文章,让匠人仿着刻木板,批量印刷。

反正如今尚无文字版权的观念,温茗借士子的名头,也让其他食客见一见杯壁上美文,不仅可饱肚皮,还能沾前人喜气。

印刷完了,温茗还给士子修书一封,大意为:我们食铺用了你的文章,无偿替你做宣传,你该不该表示下?

士子渴成名许久,见信一惊,居然亲自上门拜访:小子囊中羞涩,可否通融些?

温茗面上似有迟疑,回:也罢,书生意气清,不该沾太多铜臭味,温家食铺并非不明事理,您不如帮我誊抄几篇文章相抵。

空手套白狼,温家声名鹊起,士子名声远扬,局中众人皆喜笑颜开。

温茗借机营销“状元食铺”,又在京城刮起一道文食结合的潮流来。各家模仿之时,温茗早赚得盆满钵满,又开辟新赛道去了。

如此这般,温家半边西餐食铺,总算在京城打出自己的名头来,消抵了温明安所有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