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了不少气,现在有何茂才撑腰,早迫不及待以图抓了海瑞。辽事冲突一触即发,总兵属亲兵即可奔出,气力非常,拔刀相向,轻松扭转了战局。海瑞沉静轻喝,将这二人赶出大唐。何茂才动不了武力,无奈的跟海瑞费口舌,可海知县轻聊一摆,又坐回了原处,沉着嗓音娓娓道来。何茂才被他满口的大明律法、四法程序弄得头大如斗,须臾无奈瞪眼海瑞。你个举人出身,又40多岁了,好不容易当个知县。在官场上到处跟人结,你图个什么呀?海瑞眨了眨双眼,连眉头都不曾动上一下。何大人说,我结仇,我跟谁结仇?才一开口,又被顶了回去,手又气得发抖。公案上一个笔架,一个砚台,端端正正,一时到不知摔什么好。海瑞摘下纱帽,慢慢的光急着脑袋又夺了回去,举人出身,45岁,好不容易当了个县令。大人这话问得好,我现在就可以回答你。我是个举人出身,也有四十来岁了,本来在福建南平当一个小小的教谕,再有一年就可以辞职回家侍奉高堂。可偏在这个时候,朝廷让我到淳安来当这个知县。说是有几十万人遭了灾,要一个人来替他们做主。同时也明白地告诉你。这个知县当不好,是要掉脑袋的。我也犹豫过,也不想来。不是因为怕死,因为家里高堂白发无人奉养,上面又答应了我。要是在淳安县殉了职。他们来替我奉养老母。忠孝技能两全,我就来了。何大人问我图什么?我什么也不。他突然轻笑一声,坦然无味,人活百年,终是一死,能这样把这颗头颅留在淳安县,便是我之所图。这样回答大人满意否?何茂才说不出来了,这世上真有这样只认死理,守着那套人心活着的人?他一时怔住,贪坐椅子,看着海瑞头脑发懵。海瑞便知道这个又黑又贪,骨子里又怕死的人,总算是肯静下来跟他谈条件了,便愈发缓缓坚定。读书做官无非是为了两端,一是效忠朝廷,二是为民做主。但凡两端都能兼顾,我海瑞也不是一定要跟上司为难。何茂才以为自己听错了,仅仅盯着海瑞一言不发,淳安正值大灾,实在不宜多生事,端齐大柱他们买粮的倭寇。可以还给何茂才,毕竟多审出些什么官员通倭那样的通天大案,实在不宜给这样的乱局雪上加霜。作为交换,淳安以其他众为首的灾民倒是当真无辜,稍加鞭笞即可,实在罪不至死。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何茂才有什么不同意的?他本就是过来诛杀倭寇灭口的,这回边犹豫着看向结案文书,飞快签下大明临到离去,他又定定的望向海瑞,有些不是滋味,海知县。我比你多当了几年官。送一句话,在官场。要和光同尘。多谢大人教诲,和光同尘出自老子道德经,错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错掉锋芒,解脱纷扰,蕴藏光彩,混同于尘世之中。道家讲求大致无为,对他人有宽恕之量,对谤语有忍辱之量,对忠言有虚寿之量,对事物有容纳之量。圣人所为,何茂才此时言之,颇有几分劝诫之意。在远方还有千户分外不解的纳闷,大人,我就想不明白了,区区一个县令,你怎么这么想明白了,我们都看不惯。何茂才也是无奈至极,毕竟如今的局势早已不是他能掌控的。淳安县灾民改种桑苗,还带海瑞说服织造局,沈一石向杨金水和盘托出京城,严嵩皇上信任危机亟待修复,边境还有倭寇,狼子野心虎视眈眈。
第11章 第十一回(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