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崇祯皇帝的期望(2 / 3)

是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他也给宋毅骋记了首功,当然也给钱谦益记了第二功,毕竟不管是谁在朝堂上提出来的,总算是钱谦益力主的,这次就连温体仁也并没有过多掣肘,也是同意的,这一点才是让崇祯皇帝好奇的,也不知道这宋毅骋是如何让水火不容的两方大佬能同时支持他的。

“大伴儿,这宋毅骋甚合朕心,朕有心要提携他,又恐重蹈王来聘的覆辙,这可如何是好?”崇祯皇帝很是惆怅,他虽然是个志大才疏的,而且刚愎自用,没有担当,但不管怎么样,他还是想着祖宗基业的,是想要把国家治理好的,至于史书怎么写,大体跟文人不对付的都会写的很差,从崇祯这些年频繁更换阁臣就能看出来,他想让国家变好,但任命一个,发现不行,任命一个还是不行,他只能一直换人,正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手里没有牌,怎么打,所以当他看到王来聘时,他以为自己抽到了一张好牌,可惜,操之过急,被人为的给毁掉了。

“皇爷,依老奴看来,不如先听听骆养性如何说,再做决断也不迟。”

王承恩虽然权势很大,但他很有分寸,这等国家大事,他从不越俎代庖,怎么选,怎么决断都由崇祯皇帝自己去做,他无非是提供一些资料,或者帮着皇帝分析分析,他的前任魏忠贤的血还没干透呢,他可不想重蹈覆辙,而且,经历了魏忠贤的事儿,崇祯皇帝实际上是完全倒向了士人这一方,并没有给太监太大的权利。

这其实上就是崇祯的决策失误,当然了,这都是事后诸葛亮的总结,作为掌舵者,没有控制好制衡,使得朝廷权利的天平过于倾斜了,没有了阉党的制衡,整个文人集团实际上已经是一家独大了,不管文人内部如何有分歧,但整体利益都是在一个圈里面,一旦皇帝某个事情决断超过了这个圈,他们就会联合起来对抗皇帝,没有阉党的崇祯皇帝已经失去了当裁判的资格,朝廷里没有了比赛,他自己也就没有利益可言了。

所以总结一下历朝历代的朝廷,实际上一共三部分,第一个就是开国的皇帝,他就是组织饭局的人,谁不服,他可以随手踢下饭桌,甚至掀桌子,这个时期当然也有不同利益集团的对抗,但他一个人就能控制,第二部分就是皇帝主动立上两波人,让他们互斗,皇帝自己只要当裁判就行,那一方不行了,就拉哪一方一把,让他们把精力都用到互斗上,等到了第三部分,朝廷之中基本就会变成士族一家独大,这时候,皇帝的任何政令,只要与他们的利益冲突,就绝对不可能实行下去,皇帝要想延续这个王朝的命,就只能向平民伸手,但这就是饮鸩止渴,也就会逐渐印证李世民那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当然了中间也可能会出现一个特别有能力的皇帝,他会找到一个对权利特别有欲望的人,并且是不怕死的人,更不在意身后名的人,扶持这个人出来跟利益文官集团进行对抗,这个人通常会把既得利益者杀个人头滚滚,为皇帝控制朝廷,控制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个招数武则天就很熟,比如他用的人叫来俊臣,泼皮无赖出身,武则天这一招叫做酷吏政治,最后皇帝在出面杀之,还能收一波无知群众的点赞,甚至高喊出那句经典的傻叉话:正义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皇帝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有些人表面看似为国为民,实则却做着害国害民的勾当,口上喊着高亢的口号,弄一身正义的袈裟保护自己虚伪的面目,这种人,谁搞他谁臭大街,但他却留下清名,所以中兴之主通用的手段就是找个来俊臣,让他们想办法弄死这些人,然后皇帝再出面杀掉来俊臣之流,这样大家都是求仁得仁,各取所需,大臣得到了自己要的清名,皇帝没留下污点,酷吏满足了他的欲望,还真是完美。

失去了阉党羁绊的朝堂,已经是士族一统天下的局面,他们内部虽也是纷争不断,但不管怎么斗也是利益烂到自己锅里,绝不可能撒出去一点一丁,这基本上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的局面,除非有魄力直接掀桌子重新开一个席面。

骆养性如今还不是指挥使,可崇祯干掉了田尔耕之后就着重的提拔任用他,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