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初见野人。
她没遇到过这样说话的人,坐立难安似的,又被残剑硌到。
屁股下抽出剑,舅妈皱着眉:
“你车上都是什么?”
余津津斜眼一瞧:
“对了,哪儿有卖击剑的?换一把。具体用途不能再给你普及了,年轻人玩很大,突破想象,直叫你脸红心跳。”
正经舅妈被调戏,呼出长长一口气。
保证她活了五六十年都没见过半块这种人。
“怎么还有本书?”
从车座上不停掏出东西,舅妈已经不怎么惊奇了。
是边柏青放在书架上的《刑法学》.
余津津:
“时刻谨记做个守·法公·民。”
舅妈摇摇头,掏手机,打给舅:
“老沈,青青玩的那种剑,你知道哪儿有卖的吗?他那个要。”
她不提余津津的名字和身份,说她是边柏青的“那个”。
舅妈朝电话应:
“对,她要——剑。”
老娘们儿又暗暗膈应人。
剑、贱同音,也能听出差别。
余津津一听,直接把车子拐到路边的五金店。
忽然凑到舅妈电话旁:
“亲爱的舅舅,中午我要请舅妈,你不来吗?昨晚一别,已经开始想你了。”
舅妈听不惯,捂着电话,问下车的余津津:
“你在这儿停车干嘛?”
余津津头也不回:
“买点见面礼。”
舅妈没听清,回到电话里嘀咕。
余津津进了五金店。
正值午饭时间,五金店小老板准备吃饭,见有人进来,翻过提篮的花布。
余津津:
“来桶红油漆,大红色。”
“要多少升的?”
余津津在脑海估计分量,瞥眼看到了盛午饭的小篮子。
她指着小篮子:
“这个篮子能托得动多重的?”
“5升没问题。”
余津津掏手机,准备扫码:
“小篮子加红油漆,一共多少钱?”
五金店老板一愣,翻翻篮子的花布:
“这是我娘给我送饭的篮子。”
余津津看到里面是白胖胖的大包子,问:
“相中篮子了,开个价。”
老板挠挠头,把用得发油的破篮子卖了50块。
余津津爽快扫码。
老板把大包子往外收,余津津拦住他:
“给我留个大包子,买你篮子,赠一个。顺便把油漆给我开了里面的密封,盖上外面的盖子。”
老板起了密封,狐疑地盯着奇怪的顾客,听从地盖上盖子:
“容易撒,你把它放篮子里时,小心点。”
余津津点头,拿花布盖住篮子里的油漆桶。
回到车上,舅妈告诉余津津个好消息:
“青青他舅要跟我们一起午餐。”
余津津抬起方向盘上的手,欢心一拍:
“可都送上门了。”
舅妈皱着眉头,一脸费解:
“你在说些什么?好多话我都听不懂。”
余津津笑:
“你接受的都是lady教养,跟我们街上敞门露面的不一样,有阶级壁垒。”
舅妈总觉得奇怪,但话里话外还是刮喇着壁垒下的余津津:
“你舅说你要的剑,一会儿带来。他知道哪儿有卖的。”
余津津加速,挑了下眉:
“当然,舅舅最知道卖的地方。”
话里刮喇人,谁不会?
停好车,余津津挎着花布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