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地连载了一则话本故事。
一开始,看客只当是《金陵十二时辰》尝试新的版面,听个热闹。然而,隔了一日,一位今科中选的庶吉士,突然听出不对来。
他是山东籍的考生,家在胶州府。他特意买下这几日的报纸,再细细研读一番。这人心思严谨,怕自个会错意,又喊来几位同乡,一道分析。
最终,他们确认,这故事写的正是今年的探花郎,王市杭。而文中的金陵高官,当是户部侍郎叶澍之。
他们之中有人与王市杭交好,闻言便想去乌衣巷一旁的王家府院提醒王市杭一番,是否有人给他做局,陷害与他?——不错,即便看了那个故事,他们仍旧不信,一路大方,关照于他们的王市杭表里并不如一。
然而,王家的管家亦是一脸焦急,“大人多日不曾回府,某已去信青州,家主当已在来金陵的路上。”
自故事的主角或为王市杭、叶澍之的消息传开,茶客、酒客们收起轻慢的吃瓜心思,反是日日琢磨,时时挂怀。
仅碇步茶苑,来听报的茶客一日多过一日,即便没了座位,他们也不在意。许多人手捧一只茶碗,一面站着吃茶,一面一瞬不瞬地盯说书的庆先生。
涉及城中高官,自有人前来查封。然而,京兆尹的府兵尚未摸着茶肆与《金陵十二时辰》的印院,早有西山大营的将军领了一队甲兵,陈列在外。
“再靠近一步,某绝不留情。”将军一横长刀,冷光一闪。从未上过战场,只知道在城中横的京兆尹府兵早被吓破胆,落荒跑了回去。
西山大营的虎符由傅承临亲持,京兆尹就算有十八个脑袋,也再不敢掺和此事。
他给叶澍之去了一封密信,“老大人,某已尽力。”
收到密信后,叶澍之长叹一声,他撑着膝盖,艰难地坐到榻上。
这日,叶九玉刚好回府。她的月份已大,腹部高高隆起,走路都不大方便。
然而,她听到坊市的传言,放心不下,赶回家来。
“阿爹,《金陵十二时辰》说…”叶九玉刚踏进门,便急急说道。
然而,叶澍之并未让她说完。“坐下。”他指了指榻前的圆凳。
叶澍之很少用这样严厉的语气与她说话,叶九玉一愣。
叶澍之与叶夫人分坐榻旁。
叶夫人先开口,“你这肚子比一般孕妇要大,怕是双生子。你打小娇气,做了王妃也不曾收敛,”叶夫人慢慢说着,红了眼眶,“只是以后,做了娘亲,再不可那样了。”
其实,叶夫人真正想说的,是叶家倒了,再没人站在叶九玉的身后。往后她能依靠的,只有傅玉书,只有她肚中的孩子。叶九玉任性的资本,再没有了。
叶九玉听出叶夫人话中的意思,她自小顺遂,出生高门,又长得好,学问也好,唯一不顺心的,只是未能与年少倾心之人相守。
可听了叶夫人方才的话,叶九玉油然生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不安与茫然。
“阿娘,你为何这样说?难道,难道市坊传言的,都是真的?”她猛地站起,快步走到叶澍之身旁。
叶夫人看得心惊,“你慢一些,都是双身子的人了,怎的这样粗心。”她走到叶九玉身旁,却见叶九玉已急出眼泪。
“阿娘,阿爹,究竟是怎么回事?”她哭道。
叶夫人拉着叶九玉坐下。
叶澍之从身后取出一只樟木箱子,将之打开,里头有许多陈年书信。
“这事一直瞒了你,是我失策。未料到一朝错位,惹得你放不下对太子殿下的心思,反误了夫妻的情意。”叶澍之取出书信递给她,“是你当年写的,都在此处。”
今日,心惊的事一桩接一桩,叶九玉只觉脑中混沌一片。
她木木地接过那些书信,既然她写给傅玉璋的书信在此处,那么,一直给她写来回信的,究竟是谁?
叶澍之似知道她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