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处理政务的书房,李盛淮之前到时来过几次,他的父皇坐在书案前处理政务,偶尔会提问他的功课,也会将一些无关紧要的奏折交给他,听听他的见解。
李盛淮想起那些奏折,无非是北方某位府官写了长篇赞美的言辞,南都某位知县说有百姓培育出了新的茶叶要上贡给陛下。
这些字李盛淮识得,但这些内容却和幼年时的他对政事的想象大相庭径。
他这么想,也这么说了,随即得到的就是李骁的一句“稚子之言”还有一阵大笑。
李骁让他走近自己,李盛淮就照做,李骁拿过他手中的奏章,然后指着其中几句道:“这位南都知府说,百姓培育出了新的茶叶,你觉得这些是废话吗?”
李骁看起来似乎并不生气,李盛淮胆子大了些,点了点头:“儿臣以为,这些琐事,是否不该劳烦父皇?”
“南都盛产茶叶。”李骁将奏折给他,“但年前季秋开始大雨,南都渠水位高涨,淹了大片的茶田,所以南都年前的秋税和今年年初的春税免去了九成,又拨了大批款项赈灾。”
李盛淮又将这份奏折拿在手中细看,这位南都知府说了有百姓培育出了新品种,要与秋税一同上贡。
李盛淮抬头看向李骁:“今年的秋税依旧要免去九成吗?”
“不。”李骁道,“秋税只免了五成。”
李盛淮觉得自己大概能猜出来一点:“这是代表南都的灾情结束了?”
“百姓开始尝试培育新的茶叶,意味着原本被水淹没的茶田在水位褪去后,已经可以开始继续种植,来维持原本的茶叶生产。”李骁继续说到,“大约到明年,南都的税就能免去三成了,这是个富庶的地方。”
李骁告诉他,即使只是最普通的看起来像是废话的奏折,有时候也能给他很多信息。
就像现在,拥有实际权利的崔晟和李茂按照先帝的遗诏,在朝中以最快的速度组建了参知阁,来辅佐年幼的皇帝临时处理政务。
其实就是把最主要的奏折交由这些大臣处理,而剩下一些无关紧要的,交给他这个傀儡小皇帝。
他能做的,就是从这些琐事里,提取出一点他能得到的,少的可怜的信息。
如果他只甘心成为一个傀儡皇帝,那么等待他的结局,只有死亡。
李盛淮想,他不能只把自己当成一个八岁的孩子,即使他本来就是,他要学习他记忆里的父皇,即使他记忆里的那些记忆摇摇欲坠。
他不喜欢身边这个看起来谄媚嘴脸的太监徐良,他尝试端坐在书案旁,看起来像是在早朝时那样紧绷,他道:“朕……看会儿奏折,你先出去。”
徐良恭敬的服了服身:“是,奴才在外候着。”
“慢着,去让华盛给朕准备一份雪梨汤。”
华盛是早年在他身边伺候的小太监,年龄不大,没什么心眼,有时候做事也有些毛躁,但和年幼的李盛淮出奇的能玩在一起。
只是后来徐良来了之后,华盛就只负责他的起居生活,其他需要经手的事情都被徐良揽了过去。
其实这借口很拙劣,他只是想把徐良支开。但是徐良又着急去和华宏汇报,所以顺势就应承下来。
徐良关上门之后,李盛淮才长长的松了口气,然后悄声道:“出来吧。”
从书架的帘子后面走出了一个太监打扮的人,看起来不过十二三岁,五官精致,眉眼英气,脸上并没有唯唯诺诺的表情,反倒带着不属于他这个年纪的沉稳。
“参见陛下。”小太监礼数周到的行了礼。
“你……接下来要如何自处?”李盛淮问道,“一直藏在这,迟早会被发现。”
这个小太监并不是别人,正是崔晟的独女崔希礼。
李盛淮也没有想到,前有三皇叔送来徐良,崔晟转头就悄悄让自己的女儿扮作太监跟在了他身边。
放眼整个大周朝的历史,都找不到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