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铃人(2 / 3)

道的人手问题进行争辩,江澄一投入争论中就没工夫管明帝了。这回引发争论的仍是岳飘,岳尚书接了去东境开河的差事,不得不去,却很不愿意在那荒山野岭的地方多待,本着尽快完工克期奏凯的心思要求增加修河的人手,女子不够就征调男子,总之完工得越快越好。

江澄哪能同意?他把之前反驳薛恺悦和明帝的理由全都抛出来反驳岳飘,岳飘虽然比薛恺悦口齿伶俐些,可在论争上也不是他的对手。只是这一回赞成岳飘的人比之前多了些,除了户部尚书钱文婷之外,徐淳、关鸣鸾乃至柳笙、苏澈都站在了岳飘这一边,吏部尚书楚昀和御史中丞陈语陌保持沉默,赞同他的只有权吏部侍郎罗幻蝶和礼部侍郎高莹。

江澄看这情形,知道今个儿多半是争不过了,罗幻蝶和高莹也未必不赞成派男儿挖河,只是这两个都是他的老下属,不好当着这么多人公然反驳他。

可是再争不过,他也不想让男儿们灰头土脸地修河道,男儿家的容颜是多么重要啊,没有一幅好颜色,别说妻主的恩宠了,能不能嫁得出去都是问题。

别个不说,同样是他的侍儿,生得容貌出众的乔儿自打被那个夏冰失约就嚷嚷着永不嫁人,可是还没脱役呢,就有好几个年轻女子托媒说亲,去了天心楼之后,更是说亲的打不退门,如今已经和新科进士刘忆南谈定婚期了,而他的另一个侍儿绍儿,因为生得容貌普通,至今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妻家,跟秀儿一起成了他身边的两大难。

原本最为赞成用男子补女子数量之不足的江澄,宁可推长工期也不同意派男儿去挖河,偏偏他还是最懂修河工事的人,这还有什么可说的?明帝果断地一扬手,制止了两方的争论:“此事暂且搁置。眼下先议修河官吏的事。”

柳笙闻言看了她一眼,明帝冲着柳笙使了个眼色,所谓练兵先择帅,治民先治官,做这样的大事自然得抓住关键,此事的关键明显就是江澄,她不把他的观念给转化过来,这河道怕是难修。

柳笙与她彼此默契,见状就不再纠缠这个,只商议如何给工地补充普通官吏。

大家各抒己见,楚昀建议择派一批世家旧族中没有官职或是品级低微的闲散女儿去河道上历练,罗幻蝶建议允许地方上能干事的官吏士绅自发效力,徐淳建议把京城中闲居养老的将军校尉调遣过去发挥余热。明帝综合各方意见,最终定下了多管齐下多方共进的方案。

岳飘见明帝虽然没听她的,但增添了很多干事的人,心里头也就不是那么不痛快了,说话的神色开始缓和起来,向着明帝打包票道:“陛下放心,这么多人一起去,必能毕其功于一役,来年此时,陛下就能够乘船出巡了。”

岳飘此话一讲,众人全都跟着凑趣,你一言我一语,仿佛即刻就可以乘着朱雀大船随着圣驾巡游天下了。

江澄却没这么乐观,楚昀所提的择派世家闲散女儿的方案,他昨个儿就和罗幻蝶商量过了,两个都有些担心世家女儿养尊处优惯了,到得河道工地上,未必肯干事,可是等河道修成了,论功行赏,她们却是一定会拿到好处的。别人干事,她们只管分好处,甚至还分上上份,这还不如不去。

他方才也想把这话讲出来,但考虑着罗幻蝶和楚昀之间的微妙关系,觉得还是不要公开反对楚昀的好,本来嘛,他对楚昀虽然不算认可,却也没把楚昀当奸佞之徒,既然彼此都是明帝的臣下,在这样的大事上,还是和衷共济的好。

朝政处理得差不多了,天也到了巳时末,明帝一挥手对众人道:“散朝,弦歌和澄之留一下。”

徐淳几个听了,便都向她施了一礼,快速往外走。殿中只余柳笙和江澄。

柳笙看了一眼江澄,开口问她道:“陛下还有什么吩咐?”

明帝知道柳江两个平日里比她还要忙,也不啰嗦,简明扼要地道:“弦歌帮朕寻觅个德高谨重的读书人教导皇二女和皇三女,澄之给朕物色个年纪在四十岁以上的懂诗书会琴棋的男子教导皇长子。”

她把顾琼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