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3 / 4)

多便宜了,是他们家供不起,怪不着别人。

等所有人沉默下去后,时昔再次敲了三声锣。

“我不赊账,但你们可以帮我干活换钱,也可以用家中的树和竹子换钱,还可以进书院当厨娘和院卫,包吃住,前面只有五十文,后面是一百文工钱,以后还会涨工钱。”

周景书笑着摇了摇头,这话分几段,硬是把他们逗得一会激动一会失望。

张大山一把抱住儿子,高兴道:“爹送你去读书!”

陈广远也松了口气,他家劳力多得很,送四个孩子读书是没问题的。

时昔在欢呼声中喊道:“所有适合的孩子都收,劳烦你们跟别村的人也宣传下。”

“身有残疾或者家中父母有一人是残疾的,都能免费入学,书院每月还给额外补助一百文,当然这个残疾不能是特意为上学弄残的。”

“每半月一考,前五名都有铜钱奖励,某个科目靠第一也有奖励,总算下来,成绩好的学生,一个学期最多可以拿到二十八两银子。”

二十八两?!

连周明世听着都惊诧,太学对学子的补助和奖励,也没有这个数的啊。

周景棋挺了挺小胸膛,弯着大眼睛笑了起来。

那些钱都是他的了!

周景画看他胸有成竹的模样,泼冷水道:“读书识字你是厉害,但还有那么多课呢,你这小身板,武艺打得过谁?下田插秧你也更干不了,可别考个倒数回来。”

周景棋:“……”

周景画见他神情,想了想又补刀道:“反正姐姐不会给你零花钱,以后家里就你没钱了。”

周景棋:“……”

这姐姐不要也罢!

决定送孩子去书院的,都叮嘱孩子要认真学习,别老想着玩。

拿不到别的奖励,还能冲冲单科的奖励嘛,自家孩子总有一样是擅长的吧。

时昔又等了会,继续道:“你们先别急着做决定,五月十六日,也就是八日后,我

会在那块地上等你们,也会给你们安排抵费用的事。”

以为事情已经说完了,没有适龄孩子要上学的人家忍不住站了起来,他们实在太想去学豆腐了,等得实在心焦。

时昔又让他们坐下,“乡亲们,我还有件好事给大家说,请大家再给我点时间。”

还有什么好事?这惊喜也太多了吧?!

叶晚瑜见时昔看向她,便温柔一笑,带着衣服和女儿又上了高台。

时昔道:“我要在书院旁开间制衣坊,坊中招十岁到六十岁的女子,包吃包住教识字,每月有两天假,我们大管事会给你们的手艺评级,一级只有五十文月钱,十级有五十两月钱,管事无论大小都有津贴。”

“大管事是周夫人叶晚瑜,工坊里的一应事务都是她做决定。”

说完这话,她又指着周景画道:“每日下工后景画会教你们识字半个时辰。”

赵秀翠站起来问道:“包吃包住,那我们能回家住吗?”

时昔没有再说话,退后了一步。

叶晚瑜温婉道:“除了每月两日的假,其余时候也是可以回家住的,只要每日做完规定的活计就行。”

“那每日做工多久啊?”张春兰问道。

“卯时五刻吃早饭,上午辰时到午时做工,午时吃午饭和午休,下午未时到申时做工,酉时吃晚饭和上课,亥时熄灯睡觉。每日只需做工四个时辰。”

见下面的很多妇人纷纷喊着要进制衣坊,时昔又敲了铜锣。

叶晚瑜笑了笑,继续说道:“想进工坊的,带着自己做的衣服来周家找我,在工坊未建成前,我要先收六十人赶制院服,也会提拔小管事和组长。”

时昔将铜锣还给陈广远,带着几人下了高台。

接连的好消息砸下,让村民们乐得晕头转向。

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