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会(2 / 3)

觉得有趣,居然是他……

原来陆泓彦的表字是这个啊,虽与她的名字同音,其意却失之千里,想到前世陆泓彦所行所为,也算对得起他这个表字了。

“这个灯会……不会是要遇到他吧?”姜无意托着下巴,若有所思。

天色渐暗,待到夕阳西下,圆月慢慢出现在天际的时候,街巷之间各式各样的灯笼也挂了起来。商贩们将货品摆开,大声叫卖着,用古老的传说吸引来往的行人;酒楼之中觥筹交错,应接不暇;热闹的台子也已搭起,各式字谜诗对,待文人雅客去猜上一二;平日里忙于生计的夫妻和归来的游子在家中赏月闲谈,困于闺阁的姑娘们换了新衣难得上街赶个热闹。

除了新年,也就属中秋值得欢喜了。

姜青玉紧紧牵着姜无意的小手,在人群中穿梭。姜无意手提一盏兔子灯,随着哥哥跑到了泉州最大的酒楼——“不在酒”门前。

每逢中秋,这不在酒门前必搭高台,邀各方文人墨客共同猜谜作对,胜者免单一日。

不在酒的老板也就是康家大少爷康和,康偕的亲大哥。康和为人和善,八面玲珑,与康偕可以说是截然不同。上至泉州知州,下到三教九流他都有几分关系,这生意可谓十分兴隆。

此时,下面已经热热闹闹地开始猜谜,不在酒客房内康和却只唤了热茶在等人。

陆泓彦按约来到不在酒前,百姓兴致勃勃,热闹非凡。

他不再耽误,与接引的小厮说了句“找老板”。小厮没有询问,只是带着他上至二楼,去了最里的客房。

陆泓彦推门进入,见到一男子端坐在内,桌上热茶新上。男子穿着豪奢,双手所带饰物皆是翡翠,年纪看着不到四十,但眉眼弯弯甚是和气。

他拱手一拜:“敢问阁下尊名?”

陆泓彦在打量康和,康和也在看他。

康和接到命令时,颇为重视。他自知那人应当是在为皇家做事,他欠那人一个救命的恩情,这些年里也颇受那人的指引,在经营方面略有所得。这不在酒也是在那人吩咐下所建,银钱归了康和所有,而其他的布置都是那人安排。

那人似是不想让康和牵扯太深,平日素无特意嘱咐,这是第一次他细细说了要求。

康和起身,也拱手相拜:“康和,康子睦。”

陆泓彦点头,与康和相视一笑,齐齐落座。

康和为他添茶,没再说话。

陆泓彦拿起茶杯,轻品一二,笑道:“这不在酒的酒香把这茶香盖了过去,一品方知是峨眉雪芽。子睦兄可谓豪气。”

“豪气也难得这贡茶啊,无逸兄以前应是多尝。”康和轻笑,话带讥讽。

陆泓彦面显平静,将那茶杯放下:“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子睦兄善经营之道,多有行商,可去见过峨眉?”

康和玩弄所带玉扳指,也不瞧他,随意答道:“蜀道难行,未曾拜访。”

“险以远,至者少。君子行难行之道,见罕见之观,也所得难得之思。”陆泓彦看着康和,不再笑言,十分坚定。

“呵。”康和抬眸,似是不屑,“无逸兄未曾经营过,怕是纸上谈兵罢了。就拿我这浩浩家业来说,在江南造的酒楼客栈所需货物日常不能有所差池,所供酒食也要上品,可来往途中若逢强盗,难免损失一二;北面的田地本就要看老天爷的脸色才有收成,却常有邻居挂念着,不得滋养;我每每去西边行商,路途遥远还要担心贼人出没;最怕的呀……”

康和拿起茶盏为陆泓彦又将茶水添满,轻声道:“我这家业有内贼惦记。”

陆泓彦看着杯中茶叶漂浮,缓缓开口:“酒楼之事,是银钱,现今酒楼繁荣可见经营妥帖;田地之事,乃天灾人祸,天灾不定人祸亦是,来之则平之安之;行商之事,谓远忧,居安思危可见子睦兄目光长远;至于子睦兄最担心的内贼,却怕才是大患。”

“此话怎讲?”康和状若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