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长撞破此事后,当场便传信给了林太傅,要讨个说法。
林家家风清正,说不定已经在来提亲的路上了。
她要赶快过去拦下兄长,告诉他,她此生无心婚嫁,哪怕遇到了这样的意外,也是一样。
“岂有此理,简直岂有此理!”
宋府议事堂中,一位身着官服、锦襕金络的中年官员面色铁青。
宋熙刚刚下朝时,还在新近升迁的林太傅争执不休。
二人都是清流直臣,奈何政见不合。宋熙务实,而林太傅固守君子清名,爱惜羽毛,常常与其相辩。
此日,有位同僚提出,漕运乃是国家命脉,江南淮阴所运漕粮又如此之多,岂能尽由徐氏行商掌握?
宋熙也上奏赞成朝廷尽快收回漕运之权。宋熙是御史大夫,主管御史台,此言一出,众位官员深以为然,
林太傅则道徐氏为国尽忠良久,岂能寒天下人之心云云。
景文帝一言未发,暂且搁置此事,林太傅和宋御史倒是从上朝吵到下朝。
直到林氏亲卫和宋家掌事同时出现,风尘仆仆,附耳密报,二人才惊觉儿女遭祸。
“好他个林召棠,从前虽然政见不合,可我只当他是个迂腐君子,到底品行正直,也就不和他计较,谁知他侄子竟然闹出这等事来!”
直到现在,宋熙回想起来,都不可置信、恍如梦中:“林凤岐——还有林凤岐!枉我从前对他青眼有加,可他、他……”
宋凌霄面色十分难看。
自从接回明意,他便沉默不语。
现在,他终于艰难地说道:“伯父……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宋熙皱起眉,疑惑地向宋凌霄看去。
*
从那日清风楼撞破之时,宋凌霄心中便浮现出一个隐约的猜测。
凤岐和明意若真是两情相悦,明意性子冷淡,瞒着自己有意中人也就罢了,怎么凤岐也瞒着他?
明明凤岐年近弱冠,是到了定亲的年纪了。
除非……对于某一方来说,这不是件皆大欢喜的事。
联想到周仪所说,林凤岐与徐佩珩有私情一事,宋凌霄原本不信,可是后来想想,徐氏经营漕船,干系重大,和淮阴使君自然交集颇多。并不是全无可能。
宋氏与淮阴往来两年的书信做不得假,加上那年花灯节的事,宋凌霄确定妹妹对林凤岐有意。
周仪所说的话,并非全是捏造。林氏亲卫也亲口告诉他,当天林凤岐约见之人是徐佩珩。
为什么会变成了明意?
现在一切已成定局,就算林凤岐清醒了,也只能担起责任,结两姓之好。没有别的办法。
妹妹早慧,心思一向缜密,宋凌霄是知道的。
其中的缘由和隐情,他不愿再去想。
他只是心头酸涩,千言万语哽在喉头。
为什么要自作主张,为什么不能告诉兄长,让兄长帮你解决这些事情呢?明明他说过无数次,只要明意喜欢什么,他就算抢也要给她抢来。
事情演变到今天这个地步,宋凌霄也问不出口了。
他只叹道:“伯父,我知您生气。可是此事关系到明意的终身大事,既然他们……”
瞥了眼宋熙的脸色,宋凌霄把“早有情意”几个字咽了下去,含糊道:“林太傅也前来提亲,咱们还是答应了吧。”
宋明意来到议事堂外时,正听到兄长亲口说出“事已至此,不如成人之美”。
宋明意如坠冰窟。
成人之美?
她和林凤岐阴差阳错闹到如今地步,已是难堪至极。这难道是一桩美事?!
……还是说,林家家世煊赫,林凤岐仕途大好,对宋家来说门当户对,是个极好的联姻对象?
或者是,林凤岐是兄长多年好友,与其反目成仇,不如顺水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