惺惺作态(3 / 3)

不死,也得粉身碎骨。这就可是大事了。”

*

出行前的一日,纵使皇上在边关不曾回宫,皇后仍在后宫为太后主持了丧礼。

老太太躺在金丝楠木棺材里,棺材装饰极为朴素,没有镶嵌任何金银珠宝,棺材上的装饰画的墨汁都不掺金粉。

相比寻常百姓而言,太后的葬礼极为奢侈,但对比历代太后则格外寒酸。

对此,皇后对外解释:“皇上还在战线上,军费吃紧,后宫应该节省库银。太后向佛,更不会讲求奢靡。”

“善哉善哉。皇后娘娘心怀天下,值得尊敬。不过我朝以孝治天下,太后的落葬规格未免有些简陋。不如再加添一千两,我等在此为太后诵经转金轮祈福,以助太后早登极乐。”

说话的人是为太后超度的老和尚,胡须近乎全白,穿着一身红袈裟,菱格以金丝细线缝制,与太后比起来,太后的确简陋。

“善哉善哉。多谢大师提醒。前几年皇上的生母去世,下葬的规格也是如此。总不能厚此薄彼。”

“善哉善哉。皇后娘娘说得在理。就像您和裴贵妃,同是太子的母亲,每月的用度也不能厚此薄彼。贫僧记得皇后与裴贵妃的月银相差一百两,不如拿来做孝道功德,亦能为来生攒下福报。”

“善哉善哉,大师你这件袈裟法相殊胜。”皇后虚伪地赞叹。

“多谢皇后娘娘夸赞,此乃信众所赠,足以说明他们怀着一颗慈悲为怀之心。随喜赞叹。”和尚含笑谦虚。

皇后笑着质问:“会不会有人说大师身上的袈裟过于世俗。善哉善哉。”

和尚虽是在笑,脸上全无一点笑意,回:“善哉善哉。皇后若是吝啬于供养太后,大可不必出言讽刺贫僧。这样,既然皇后手头拮据,不如只出十两,我等勉为其难太后祈福直来年盛夏。”

皇后说道:“善哉善哉。怎可占高僧大德的便宜,不如本宫一枚银都不出,这一百两分给裴贵妃和太子妃,补贴两人过段好日子。”

说罢,皇后摆摆手,侧目看向容儿。

容儿领会意图,走过来搭手搀扶皇后,走出太后的灵堂。后身只留下一群僧众,一堆听不懂的叨叨念经声,和嘈杂的木鱼敲击声。

比热闹的灵堂里还要热闹的是灵堂外,不知道何时搭了个戏台。

“自从那盘古到如今,哪有那臣子打明君1。”

悠扬声音自远方传来,惊诧在皇后脸上晃过一瞬。她抬头看向戏台,见到一位涂黑面容的戏子,对容儿询问:“这唱的段子可是《打龙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