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七章 大兴的文教(1 / 4)

1635汉风再起 重庆老Q 2319 字 2023-07-23

月20日,大兴府(今澳洲布里斯班市),成德县(今澳洲伊普斯维奇市,布里斯班以西20公里)。

“7月1日,内阁文教部颁布《义务教育法令》,规定从法令颁布之日起,此前实施的三年强制义务教育延长至四年。凡我齐国治下子民(含海外领地),年满六周岁孩童必须强制进入当地官办小学堂入学。有违法令者,罪其家人……”

傍晚时分,在罗里乡洪源村的场坝上,村长孙立宝捧着一份来自县上的公文正在宣读给村民听。

“村长,官家为啥又将那什么义务教育给延长了一年。俺家的小子看着就不是读书的料,这还要在学堂里多混一年,屋里的活计岂不是要少个人来做。”一个村民大声嚷嚷着。

“就是,我家里的丫头读个三年的书,能识点字也差不多了。你说在小学堂里多呆上一年,能多学点什么?还莫如早点回家,还能帮我们做几顿饭,顺便带下弟弟妹妹,那也多少能减轻家里的负担不是?”

“对呀,我们这小门小户的,难不成还指望家里地娃子读书做状元?……”

“要以俺来说,官家延长这一年,怕是要耽误家里的娃子学一门好手艺的功夫!有些娃子呀,确实不是读书的坯子,多读一年,少读一年,都不影响在土里刨食……”

“都他娘的闭嘴!”村长孙立宝大声喝道:“你们一个个都是些眼皮子浅的土包子!官家颁布法令,延长一年义务教育,那可是为你们的娃子以后的命运着想。你们都不晓得吗?知识改变命运!村东头老杨家的大小子,你们都知道吧,中级学堂毕业了,被县里的学官推举到新成立的东南大学堂继续读书。若是毕业出来了,最少也是一个县里的官人。就算不到政府里入职,国中的大小商社和工坊怕不是要抢破头地去招揽。到时候,人家一个月的工钱就足足抵你们一年的收成!”

众人闻言,眼光瞬间聚焦到人群中一脸得意的杨光禄身上。他家大小子,从小学堂起,就一直都属于“敏而好学”的优秀典型代表,连续十年,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从高级学堂毕业。本来以县里的学官意见,是直接到建业(今澳洲达尔文市)去读天工学院。可因为家中拮据,再加之距离遥远,便选择了新近才成立的东南大学堂。

据说,这东南大学堂与建业的天工学院类似,都是为国家培养高精端人才的学府,而且入了大学堂,除了身上的衣服和往来的路费需要自己出钱花费外,三年的大学堂学费和食宿费全都减免。

更让人羡慕的是,这些大学堂里毕业的学生,都有一个优渥的前程,要么进入各级政府任职,要么被几大官办商社和工厂招揽,成为这个国家最顶尖的人才。想来,不出五年,这老杨家的门槛将会变得越来越高了,甚至会告别这土里刨食的农村,成为一个光鲜的城里人。

“都莫要恬躁了。”村长孙立宝握着一把刺刀,使劲地敲击着铁锹,发出一阵阵刺耳的声音,“官家既然颁下法令,延长义务教育,那是对我等小民的恩赐。你们以为多增加一年的义务教育,官家就不花钱了?一个个不要眼皮子太浅,谁知道自家的娃子本来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愚不可及,但到了第四年,突然就转了性子,变成老杨家大小子那般模样,你们岂不是祖坟冒了青烟,一跃而登龙门?”

“村长,俺们移民汉洲,可都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来的,这里哪有什么祖坟来冒青烟!”一个村民调笑地说道:“没说的,既然是官家颁下条令,那俺们就遵照执行就是!嘿嘿,这可便宜了那些兔崽子!可着劲地又能多耍一年!”

义务教育最早起源于普鲁士,在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马丁路德为了反对腐朽封建的罗马教廷,提出人人皆可掌握知识,阅读圣经,圣经的解释权不能被教廷垄断,因此他提出由政府公费设立学校,强迫人民送子女上学。

1619年,普鲁士率先尝试通过立法的手段,以国家权力强制全体适龄儿童接受初步的国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