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立马你一碗我一碗的点起来,不一会就卖光了,后面没有买到的人又开始失望了,让姜茹明日多准备点。
这场景似乎有点眼熟,姜茹细想起来,卖冰粉的第一天可不就是这个样子的。
姜茹应下来,今日的冰粉也卖光了,可以提前收摊,不过她并没有打算这么早就回去,依旧是去转了一圈,给自己找找灵感。
她总觉得单单一个胡辣汤过于单调了,最好能有搭配的主食。
食摊里面还有不少人在叫卖着,包子、馒头、面条香味弥漫,即便是她现在不饿,闻着都有些嘴馋了。
胡辣汤本身味道就很浓郁,适合搭配味道单调的食物,这样才能相宜得章,但又不可以过分单调。
姜茹正四处张望,一股烘烤的焦香味传过来,顺着香味走过去,发现了卖馍的食摊。
那馍应该是刚出烤炉,散发着面粉自有的香味,烤炉呈圆柱形,是用黄泥糊成的,透出红色的火光,隔着老远就有一股暖意。
“大娘,这馍怎么卖呢?”姜茹问道。
“四文钱一个。”卖馍的大娘热切地说道,“刚出炉的,可好吃了。”
姜茹买了一个,这馍碗口大小,外皮焦酥,里面却是柔软有嚼劲,没有添加其他的东西,只有小麦的原香。
她心中一动,想到了北方其他的小吃——肉夹馍。
但是她顿了一下,无他,猪肉的价格摆在哪里,这肉夹馍得卖多少钱才合适呢?
她还是先老老实实把胡辣汤给卖好了,“大娘,问一下,您这一炉馍馍烤出来得要多长时间?”
但看姜茹是个貌美的小娘子,说话斯文客气,很难不让人心生好感,大娘一边揉面一边说道,“面胚是现成的,一炉可以烤十五个,耗费的时间差不多是两盏茶的功夫”
“大娘,您在这里摆了很多年的摊子吧,这馍馍一看就和别人家的不一样。”姜茹说道,面食比其他的吃食更看功夫,即便是同一碗面,水平不同的人做出来也完全不一样。
“那可不?”大娘突然自豪起来,见姜茹听得认真,便停下手中的动作,忆起过往。
原来大娘的老家是在北方,早在三十多年前,她居住的地方发生了天灾,她便跟着人四处流浪,后来在这里落脚,嫁给了大爷,两人搭伙过日子,这一手烤馍的手艺便是从北方带过来的。
“那您吃过胡辣汤吗?”姜茹好奇地问道。
“胡辣汤?那是什么?”大娘摇了摇头。
“我在书上看到说北方人兴吃这个,便问问,看那书有没有诓骗我。”
“没听说过这个吃食。”大娘又说道,“我之前住的地方只是一个小县城,兴许别的州有,但是我们那是没有的。”
姜茹也就是随口一问,今日在看大庆王朝的风俗,提到北方人以面食为主,未曾提及胡辣汤,才有此一问,想来这个朝代虽和现代有一定的重合,但也不是完全一模一样。
听了一耳朵的八卦,姜茹开始提及正事了,“我在前头也支了个食摊,缺个主食,见您家这馍馍好,想谈个合作。”
大娘打量了她两眼,恍然大悟道:“是那个卖冰粉的摊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