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关兴定了定神,这才开口道: “杨仪这等人物,不识大局,若顺其意则及理,稍有逆逼,则舍顺入凶,伤侵他人。你若当真有心去其势,吾亦无二话。” 今日在营帐内看到冯君侯身边的一众参谋,不过半日时间,就能把军中粮草调配之事处理得干净利落。 要说帐内的诸将心里没有震动,那就是假话。 为什么杨仪明明与诸多同僚交恶,却还能得到丞相的倚重,位居众人之上? 不就是欺负大伙都是大老粗,只会领兵陷阵,不懂其他? 就连关兴这等能写会读之人,也远不如杨仪。 哪知今天大伙看到的,却是一群小郎君的做事能力,居然能与杨仪不相上下。 虽说仅仅是调配粮草,但冯某人以众参谋协理军务,这个可是早就有传闻的。 今日亲眼目睹,看来那些传闻,并非空穴来风。 事实上,冯君侯麾下的参谋,在大汉军中,本来是有对应的位置,那就是参军。 但参军这个位置,基本都是丞相或者位高权重的将军身边亲信担任。 冯君侯的参谋团,可是有着大量的成员,哪可能每个人都能给参军之位? 所以只好退求其次,新设了这么一个参谋之位。 对于冯君侯这种标新立异的举动,很多人从一开始其实是不以为然的。 只是因为有丞相的纵容,再加上冯鬼王的恶名,所以就算他人再怎么看不惯,也不会为了这点事情去触霉头。 再后来,冯君侯不断立下赫赫战功,就再没人提起这一茬——你要能立下这么大的功劳,丞相也一样会纵容你。 关键是你行吗?说的就是你,魏延! 冯君侯背后有兴汉会的支持,又与皇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再加上丞相也有心想要看看他究竟能成长到哪一步。 所以麾下部营一直相对独立。 这就导致了凉州军之外的很多军中将领,对所谓的参谋团,究竟是个什么模样,多是不甚了解。 今日牛刀小试,算是让不少人开了眼界。 像关兴这等了解一些情况的,更是心神俱震。 妹夫身边的这些小郎君参谋,单独拎一个出来,可能没什么天资出众之辈。 但架不住他们每人都学识颇杂,能力比普通人都要强上那么一些。 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当十数个乃至数十个甚至数百个“能力比普通人都要强上那么一些”的人集合起来。 然后齐心协力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众人之智足以碾压任何一个才干出众的参军。 更恐怖的是,现在的南乡讲武堂,可以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这样的参谋。 所以关兴才会说出那些话,支持自家妹夫干掉杨仪: 杨老匹夫想干就乖乖把活干好,不想干就滚! 我的妹夫会怕手底下没人用? 关兴表态支持自家妹夫后,话锋一转,又说道: “只是明文身边的参谋固可以替代杨仪之智,但却难取代魏延临阵之勇与领军之能。” “魏文长虽不服明文,但如今尚未有出格之举,何况世人皆知魏文长与明文不和,若明文一日得志,便故意针对之,怕是会落人口实。” 冯君侯闻言,明白过来:“阿兄欲为魏延美言?” 关兴坦然道:“只是惜其勇而已。” 冯君侯失笑:“巧了,今早我在城中服侍丞相喝药时,正好与丞相谈起过此事。” 关兴一怔,下意识地就是重复了一句:“你竟是与丞相谈过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