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她的礼物。它是他们爱情的见证。
初长成人的见南对兄长菊东感叹道:外婆是最伟大后母!
这夜,陈菊东想,古人的婚姻讲究门当户对,上两辈的人追求志同道合,而现在呢?层次相当,趣味相投吗?想起余筠,余筠是城中的书香闺秀而自己只不过小镇里的一个耕夫。菊东正在阅读外公留下的《三国演义》,看到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自称耕夫,觉得“耕夫”的称谓不错。他放下书,步出房门,此际天井上空星光灿烂。乡间的夜空比城里的美多了,她在桂林看到的夜空是否也一样呢?
外婆的老房屋已是空置了好一段日子,由于无人看护,天井的屋檐和厨房瓦面已经有点破漏,特别是厨房有明显的滴水痕迹。回来的第三天,外婆找来一些堂侄维修,也许是已故外公的声望或者是外婆的德高受人尊敬,对于外婆的召唤,那些左邻右里的陈菊东的表兄们一呼百应。加上陈菊东兄弟两人帮忙,只花了三天的时间就把房子修葺好了。
接着兄弟两在外婆的老房子一住便是六七天。
弟弟陈见南可谓是一部小说走天下,只要有书看就够了,他说回老家就是想放松,似乎对明年的高考胸有成竹,他搬出一张交椅整天坐在小天井下看书。而陈菊东则在门前对着巷对面的那棵桃树写生。在陈菊东记忆里那桃树十多年前就有了,以前来探望外公外婆多是春节前后,那时候这棵桃树总是开满桃花。而今虽然桃树已有些老态,却依旧枝叶丰满。旁边的青砖灰瓦房子已经相当破败,地面的灰麻石长满青苔。桃树,破屋,远山还有斜阳,好一幅村落的自然景像,满载着菊东的童年记忆。
离开学还剩下两天的时候,兄弟两和外婆才从外婆的老家回到小镇。陈菊东打开楼下的信箱却没有余筠的来信,心里多少有些惆怅。
他走到街上,才留意到这个新小镇许多条街道的两旁都栽种着紫荆树。才知道,外婆那条方巾上绣着的紫荆花,其实就在身边。这些树特别之处,叶子大如手掌,形状像马牛羊之类的蹄印;花却是紫红色的,娇俏若兰,多数给叶子遮挡着,有如一张张害羞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