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或者说,是如何能顺利的长大成人? 要么自甘堕落,沦为废人祸害;要么发愤图强,成为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悲惨的生活,能早就日后不一样的命运。 却是极端的两个不同的命运! 庆忌于是询问左右道:“二三子,尔等可有方法,可妥善安置遗孤?” 闻言,在场的孙武、范蠡与伍子胥等大臣都不禁面面相觑,纷纷绞尽脑汁的想对策。 不多时,足智多谋的范蠡便作揖道:“大王,臣下以为,可令当地官府设一属司,收养孤儿,至其年过十五,有自食其力之能,其属司方可不必抚养之。” 相当于现代的福利院机构吗? 对于范蠡的这一构思,庆忌心中甚是赞同。 只是,以现在吴国的国力,真的能办到这一点吗? 要知道,吴国的孤儿数量可不少,抚养一个孤儿十年八年的,对于吴国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所以,不待庆忌说话,在一侧的吴都县令伍子胥便反驳道:“大王,对于治粟内史之主张,臣以为不妥。” “遗孤可以抚养,但不能一味地抚养!” “必须使其劳作,勤于劳作,方能不堕其志。” 对于伍子胥的看法,庆忌亦是心中赞许。 一个人懒惰的天性多半是后天形成的! 现代的福利院机构,那多是民办的,而且有一定条件的夫妻还能收养福利院的孤儿们。 但是,在这个时代,勤于劳作的夫妻自身就儿女成群,自己养家湖口已经实属不易,如何还能再平白无故的添上一两个“累赘”? 善良的人,偶尔接济一下孤儿还行,让他们将其抚养长大,未免太过难为人了! “伍卿有何对策?” 庆忌垂询道。 “大王,臣以为可将各地的孤儿集中到吴都,编练成军,使其屯田训练,稍加培养,待其长大成人,定能成为社稷的栋梁之才!” 一听这话,庆忌心里忍不住暗暗拍手叫绝。 伍子胥的这一主张,让庆忌脑海中想起汉武帝时期的“虎贲军”。 当时的虎贲军兵员主要来源于军中牺牲士兵的遗孤与各将官的后代,这些人从小就集中起来一起练习骑射,冲击敌阵。 虎贲军在当时的权利很大,不受任何人节制,只听命于听命于皇帝一人! 而虎贲军作为皇帝的敢死队,是帝王手中的盾剑,战斗力极强,在皇帝手中的作用极大。 汉武帝时期的虎贲军更是强悍。 彼时,十五万匈奴大军挺进汉地,气焰嚣张惹怒了好斗的汉武帝,于是后者派遣三千虎贲军夜袭匈奴,击溃匈奴大军。 而且,虎贲军又奔袭到营地屠杀两万匈奴士兵,接着沿途追击杀两万,追到老窝杀三万,最后见敌军就杀,一直到杀死北匈奴王,逼迫匈奴军队后退几千里,不敢来犯! 是役,三千虎贲军以少胜多,大败十五万匈奴军。 这样彪悍的战绩,小说都不敢这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