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笑,“本官非是要印书,而是印报,也不拘美观工整,一条政令要闻,不过区区数十字,百姓识字不多,家家户户不需有,只需将这邸报传至各乡司处,传递政令,再贴至街市处递铺处茶坊处便罢,只是以本官一人之力,尚不足够,便想与你点石书坊合作。”
殷离倒是尝试过将天水县衙的大小要闻皆镌刻成版,再作印报——倒也能成功,只不过依照刻工刻版的速度,至少要五人以上的刻工赶工一周,方才能将邸报印出。
一周倒不算长,毕竟在这信息闭塞的天水县,一周已算是迅雷之速,只是过于劳民伤财,成本亏损了,为此事宜,她方才想起栖霞寺主持曾授予过她的这泥活字之法,只是彼时她执着于印书,雕印无疑是最好选择。
可她要的这邸报,大可试试此种泥活字之法。
一份粗糙的邸报在眼前呈现,一模一样地印了十来份给县衙诸人以及季鸣呈递过看,虽所印之字有浓有淡,上色不太均匀,众人看毕,还是肯定了此举。
主簿何冲高兴得很,“单说这文书,衙内要留存,手抄一遍,下传乡司时再抄一遍,上头要奏报,又抄一遍,若是如此,可省许多气力。”
殷离笑道,“往后也不拘在县衙用,这邸报上头还可印天水逸闻,再由想了解家国大事及天水要闻的百姓购买,届时家家不出户,也可知天下事。”
季鸣有些犹豫,然而作为商人的他却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商机。过高的书价早已将些贫寒士子过滤出书坊的经营范围,然而邸报却不同,一份邸报,不过书页大小,所载近事不过百条,定价自然低于书价,虽宋廷有官行邸报,却只传抄于各王公世家,各地乡宦及寒门士子无得见之机,若能将此报业推行,那么……
届时当真是不出户,知天下。
他看向这许致远,即便此人的面容抹着一层黑灰,然而他还是想起了关于那位点石坊主的传说,点石能有如今的成就,正是那位坊主一步一步亲身试验雕版之法,推行而来,如今缃阳各书院所用书籍,皆为点石所印,凭借书坊的出版与宣传,还捧红了如金陵不孝生一众的传奇作者,坊刻之书更有替代官刻之书的势头,宋廷下诏购募书坊所刊刻的插图书籍后,屡有朝臣针对点石之势上奏以禁坊刻及私书之刻,若如今点石办起这邸报之业,风头只会更盛。
他蓦然明白,要与他合作的,不是许致远,而是隐在这人背后的她。
*
这日正碰上休沐时候,王弘毅的剿匪事业是忙,也难得挤了点空闲时间,二人本在殷离潦草的知县宅中喝酒赏月,过往闭口不提,今朝又是个落魄潦倒的模样,谈来多有些扫兴,于是两人对视着,在彼此的眼眸里头捕捉到一丝狡黠。
下一秒,二人便出现在了天香坊内。
天水没有这样寻欢作乐的风月场,即便是有,也是落于犄角巷落自家办的营生,多是些典妻卖女的勾当。
晖县是建安郡王的地盘,自然陈家的一众生意人也团团挤在了这晖县,要与建安王比邻而居。而眼前此间天香坊,竟比缃阳那一处规模还要大,这风月场坐落于月漾湖旁,此湖联通衡河,正是水运必经之地,这月漾湖极大,若沿湖而走,少说要走上半个时辰,因此来往于这天香坊,大多乘船前往。
殷离与王弘毅坐在船中,王弘毅往日往返华林书院皆走水路,坐的也是庄府渡客画舫,从未坐过渡船,此时被这一叶小舟载于湖心,他面上有些惊慌,“老船夫,你这舴艋舟可载多少斤的货物?”
船夫自信得很,“官人放心,就是十匹马,老夫也拉得。”
身旁尽是往返之客,湖中心一辆双层画舫,上立一四角小亭,张挂着灯烛,船身金雕彩砌,船头一狮子滚绣球,琐窗朱户,香烟缭绕,内有琵琶鼓瑟声,欢声笑语缠绕着青烟从里头传来。
王弘毅多看了几眼,咽了咽口水,问船夫,“这是哪家的船?”
船夫笑道,“是建安王府的画舫,不过近日王爷倒未曾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