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9 章(2 / 3)

色地叹气道:“父皇病这几日,宫外乱成一锅粥了。还有那孙巍招供,是计昶安排人替他下场科考,三场文章全不是他写。”李姈替皇帝扯了扯锦被,掖好被角。

皇帝气得胸膛剧烈欺负,因为身体孱弱,大口喘息让整个人都有些颤抖。

总管公公立即上前替皇帝梳气,劝着:“陛下消气,这事情有太子和内阁在处理,必然能够平息,陛下不必忧虑……”

“传太子来!”皇帝忽然震怒,气息不顺,咳了一阵,差点又背过气去。身子更加没了力气瘫软下去。

他指着殿外对总管公公命令:“传!”一个字都耗费很大力气。

总管公公吓得忙应了声,瞥了眼李姈,暗叹了口气,立即疾步朝殿外去。

李姈忙着照顾皇帝躺好,命胥语端来茶水。

宫门口胡阁老和几位大人正和举子们在纠缠,无论他们说破了嘴皮子,举子们就是不散,坚持等不到陛下明旨绝不退。

威逼也好,利诱也罢,这些举子油盐不进。他们既然已经抬棺来求见,就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胡阁老望着领头的杨徹,又看看他身后的书生,一声声喊着要求陛下下旨严惩舞弊官员和考生。

胡阁老眉头拧成川字,求助般望向旁边阴安王。

阴安王一脸迷茫地回望胡阁老,眨了眨眼睛。胡阁老见他装傻充愣,走过去一把将阴安王拉到旁边去,让他带兵将这些人给赶走。

“你瞧他们成何体统!这和逼宫造反有什么区别。”他怒道。

阴安王继续装糊涂,为难地拍着胡阁老的手臂道:“这帮举子吓唬不顶用。况且你们文臣都说不动他,我一个武将哪里有那个口才,万一激怒了他们,再有举子一头撞死在宫门口,我罪责就大了,我怎么向陛下交代?”

“我是让你带兵……”

“更不行,他们棺材都带来了,个个都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若是起冲突,被士兵错手给打死了,这些举子还不得把我给砍了,天下读书人还不大乱?陛下不降罪,我也没脸在京呆了。”

胡阁老气得吹胡子,指着阴安王低低骂一句:“和稀泥!”

阴安王一脸无辜地解释:“阁老,我是不想事态闹得更大收不了场。若是真冲突,伤了阁老您和几位大人怎么办?”

“我看你就怕事态闹不大。”

“阁老,这话不能乱说。”阴安王听这话不乐意,立即驳斥,“阁老素来行事老练,比本王有谋算,可这半晌了,本王也没瞧出你真想把这事给平了的意思。莫不是阁老想着……”

“一派胡言!”

阴安王冷笑了声,朝旁边走去。

几位大人立即走到胡阁老身边,询问是否要进宫面圣。

胡阁老看着声势浩大的举子百姓们,应了声,“本官在这里震着场面,侯大人且进宫吧!”

“是。”

胡阁老回头冷冷看了眼阴安王,又看向杨徹。

他没想到这个书生竟然有这么大的胆子,有这么大的影响,能带这么多的举子抬棺求旨。

宫门口的人越聚越多,最初只是落榜的举子,后来是在京的文人书生和百姓,现在还有许多官宦子弟,甚至还有个别是皇亲国戚。

阴安王朝西边看了眼,现在太阳已经落在山头,金色霞光从西山一点点朝东边铺过来,映着面前的举子面庞和素白的衣衫金灿灿,更映着整个宫门和皇城金碧辉煌。

他目光转向一脸严肃的杨徹,身形笔直站着,眼神凌厉,如临阵将军,绝不退缩,有视死如归的决绝。身后书生们呼喊声讨的声音此起彼伏,好似一阵阵战鼓。

驰骋沙场多年,第一次知道文人闹事也可抵千军万马。

他走上前,拍了下杨徹道:“你乃今科会元,跟着闹什么?”

杨徹望着他,斩钉截铁道:“就因为杨徹是会元,才更该为表率,担起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