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很快恢复了,但还是不放心地说:“那暑假过后回昆明好好检查一下嘛,不要大意了,你打小就瘦小,还面黄肌瘦,以前刀小崖老冤枉我抢你东西,害你没吃饱,说起刀小崖,我们都5年多没有见到他了。” 伦帕表姐做了个鬼脸对着云裳说:“刀小崖这家伙是错怪你了,要说到抢吃的,那也是只有我抢你们的份,没事的,不用担心我,我回昆明就去检查,刀小崖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等他回来,我抢他的吃的给你哈。” 云裳开心极了,挽着伦帕表姐的胳膊说:“一言为定哈” 说话间,颜潇冰的敲锣工作也圆满完成了,只见他深情的看着表姐,快步走过来,边问着伦帕表姐和云裳又在说什么悄悄话,边挽起伦帕表姐的另一只胳膊,三人就这么亲密无间,有说有笑的边走出了寺庙。 走出寺庙后,她们来到了庙前的戏台,并排坐下听起了傣戏,傣戏唱罢,未婚的傣家小卜帽和小卜少就上台翩翩起舞,伦帕表姐和颜潇冰也不约而同的起身,相互邀请,一起上台跳舞。 颜潇冰一直记得在这一天未婚的傣家小卜帽可以向小卜少表白,于是在台上跳的格外卖力,于是获得了做摆主人的一份好礼,那是一个小巧精致的葫芦丝,颜潇冰双手接过这份礼物后,征得同意,便吹奏起了《月光下的凤尾竹》,表姐在边上跳起了孔雀舞,就像一只灵动美丽的孔雀。 颜潇冰一曲完毕,伦帕表姐拿出自己精心缝制的花包,直接丢给颜潇冰,台下的傣村民众一直在鼓掌,还有一些小卜帽直接吹响了口哨,表示祝福。 表姐主动的丢包传情,定情,颜潇冰激动得当众拥表姐入怀,台下的祝福掌声更热烈了。 两人下了台,还手牵手,表姐还特意给颜潇冰讲了傣家未婚男女的定情方式。 刚刚表姐的那个是其中一种,傣语叫端麻管(翻译成汉语是丢包传情),未婚男女都会在傣寨旁的草坪上或椿树下集中,分别列阵各站一边,含情脉脉地相互对视片刻后,姑娘们便会手握花包提绳轻甩几圈,再甩向小伙子。见花包飞来,小伙子则会争相抢接,接住的欢呼雀跃,接不住的便得给丢包的姑娘送些礼物或礼钱。小伙子得到花包后,也会仿效姑娘们的模样,轻甩几圈花包,再掷出,让女青年抢接。未接住包的姑娘,也得将一朵鲜花献给掷包的伙子。 经过几番试探性的抛掷之后,心有灵犀的男女便会结对对丢。这时的花包已成为传递感情的使者,带着情与爱飞向对方。两人对丢一段时间以后,便会悄然离开丢包场所,隐于林木去幽会,最终成为情侣,非常的浪漫又纯真。 还有小卜帽主动向爱慕的小卜少传情达意的方式叫:傣语叫:邀少(翻译成汉语串姑娘)。是小伙子主动追求爱慕姑娘的主要方式。每当夜幕降临,未婚的小伙子忙碌完一天的伙计,换上干净衣服,披上毯子,怀揣手电筒,握竹筇或琴,三五相约,去寻姑娘谈心。 如果是对本寨姑娘无意的小伙子,往往会穿越田野,到外寨去寻意中人,为爱奔赴,只因远方有心爱的姑娘。不过串姑娘的小伙子一般不敢冒然登竹楼,只能先在姑娘的竹楼下吹葫芦丝,用委婉的葫芦丝倾诉爱慕之情,召唤姑娘下楼幽会。 姑娘如果有意与小伙子相会,便会收拾打扮一番走下竹楼与小伙子相见,若想与小伙子进一步交往,则会在父母进入卧室之后,邀请小伙子登楼,在火塘边倾心交谈。 第三种是赶摆黄焖鸡:傣族青年男女以“赶摆黄焖鸡”作为传递爱情的别样方式:未婚的姑娘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出售,未婚男子会去买鸡。 如果一见钟情,姑娘就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身边交谈,若情投意合就端着鸡、搬着凳子到林阴深处去倾诉衷情。 如果不中意,姑娘就漫天要价,对方感到话不投机,便知趣地走开,不得不说,傣族是一个高情商的民族,即使不喜欢,也很婉转的拒绝,不让对方陷入尴尬的境地。 最后一种是姑娘夜间“儒控”:傣族姑娘们,一般不会主动到小伙子家中串访,她们寻求伴侣的方式,主要是借助夜间到寨场上纺线的机会与中意的小伙子幽会。这种方式,在傣语中称为“儒控” “儒控”的姑娘在天黑前梳洗打扮好后端上纺车,带上两只竹凳到自己参与布置的场地上纺线。每位姑娘的长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