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2 / 4)

了给弟弟报仇,可弟弟已死,就算杀了丽皇贵妃又如何?到底是什么,让温嫔不惜铤而走险,也要杀死俞妃?”

“是正名!”周锦惜肯定看向沈淮书说道,语气中尽是得到答案的兴奋。

沈淮书点点头,赞成道:“杀了丽皇贵妃不能让温嫔弟弟复活,温嫔如此性格和善的人,又为何一定要取人性命,必定是为了将丽皇贵妃的死代入到自己弟弟索命的民间故事里,依此传播开来,为了证明温小公子的清白。

她特意选在一个大家有目共睹的场合,所有人亲眼所见,借说书人之口,将故事传开,而丽皇贵妃毕竟是朝廷命妇,如果这条人命死的过于隐蔽必定引人猜测,只有让她死于意外,才能将自己嫌疑撇清。”

“可她错就错在,太过心急,丽皇贵妃死了不过十天,就开始在镇上散布这种消息,是生怕别人查不到她吗!”周锦惜却突然有点拿不定主意的接话道。

沈淮书摇头道:“她不是沉不住气,而是再晚等此事一过,大家都会忘记丽皇贵妃因何而死,又是怎么死的,那她精心策划的一切都会毁于一旦,掀不起任何水花。

她唯一做的不妥的一点,就是事情安排的过于顺理成章,好像真是一场意外。更何况,她没有想到,今日接手这个案子人的是你,你是大平的储君。

若今天来查案的是大理寺,恐怕也查不到久居深宫的她身上。”

这么说来,一切倒是可以说得通了。

只是二人说了再多也不过是空想,还是应该拿出来真凭实据。“如果此事真是温嫔所做,那么船只一定被动了手脚,船绝对不会自己沉下去再浮起来,但我们翻遍了所有工人的口供,一切都指向船上没有任何异样,那么问题就还是出在船上。”沈淮书一边思考一边确信的说。

自那日以后,民间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河神祭生,有的说是菩萨显灵,人云亦云之下,事情越来越邪乎,但这也在周锦惜的意料之中,毕竟民间故事大多在此流传。

只是自此以后这湖边便没人敢来了。再加上,如今工人还在被关押,这周围除了有官兵看守便没有别人了。

“启禀储君殿下,沈将军,这便是丽皇贵妃的船了。”带着沈淮书和周锦惜的侍卫将二人领到游船旁道。

周锦惜看着眼前的庞然大物道:“游湖那日,温嫔娘娘在哪艘船上?”

侍卫一脸茫然道:“宫中贵人众多,这温嫔娘娘...属下去取礼部留下的卷宗。”

也不怪侍卫记不住,实在是后宫嫔妃太多,温嫔也不是什么热门人物,自然是容易被忽略的一个。

卷宗呈上,侍卫便就退下了。

周锦惜仔细翻阅得知,那日,温嫔娘娘乘坐的是贞贵姬的船,周锦惜对那艘船颇有印象,清新淡雅高风亮节,只是这位贞贵姬平日也是个不怎么说话的性子,这么一想倒是确实和温嫔挺合得来。

周锦惜查看完卷宗将卷宗递给沈淮书,沈淮书接过匆匆看了两眼,抬眼便看着周锦惜要登船,当即三步并作两步扶住周锦惜的胳膊。

两三次下来,周锦惜已经习惯与沈淮书的身体接触,也只是愣了一瞬便恢复正常。

“小心。”沈淮书身手挡住周锦惜头顶的木板,周锦惜顺利走进了船舱。

入眼便是一片狼藉,但不难看出在沉船之前,船上的东西之多。

想来也是,丽皇贵妃必然会使出浑身解数将船打造的极尽华丽,就算给了礼部银钱,礼部拿钱却没有办事之下,还能弄来这么多金光闪闪珠光宝气的东西。

“这是把自己家当都搬来了吗?”周锦惜低头轻笑道,都说太傅府富可敌国,如此一看,这应该只是丽皇贵妃的冰山一角。

沈淮书翻动着船舱中的东西,然后又前去控制船只的地方查看,周锦惜看着周围景象,想着当时丽皇贵妃所坐之处,重新坐回丽皇贵妃的位子,闭上眼睛想象丽皇贵妃的举止。

丽皇贵妃跋扈,这是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