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要停想去逛逛的话,他也好提前安排。 苏辰抽出来靴子里的一把小刀,又拿了一个圆溜溜的甜瓜,转头问保成的意见。 胤礽正在写东西,他今天早晨去买瓜的时候问了好些看模样是老农的人,片面的了解了下去年阿玛让大臣们过来测量归还内迁百姓土地的结果,要写下来回去拿给阿玛看的。 此外,还有他问到的一些粮食物价。 这时便点点头道:“去看看吧。” 听说泉州在明朝就是海贸繁盛的一个口岸,去看看比广东那边如何。 王老大问好了就要告退。 “等下。” 他后退的脚步顿住,然后就看到王爷把那削好的翠玉一般颜色的甜瓜切开小半,从旁边的盘子里拿了一银色的签子插住了递到他眼前。 “拿着吧,”苏辰说道,“你买的甜瓜你也尝尝。” 王老大捧着一块甜瓜走了,珍惜得好像活这么大没见过甜瓜似的,把跟着他的两个心腹小厮惊讶得捡一地眼珠子。 也不知道前面船上那两个少年是什么人,再没见过自家爷这么上赶着什么人的。 次日到泉州,果然停下来逗留一日,兄弟两个在城里逛了半天,又去吃当地有名的酒楼,天晚就回船休息。 王老大在晚上还安排了一些项目,有歌有舞还有高床软卧。 因有那么些侍卫跟着,他也不敢弄什么乱七八糟的,但两位小爷再次刷新了他的认知,如此尊贵之人竟不爱这些玩的。 仔细一想也对,那金子做的城里长大的孩子,跟外面的这些膏梁子弟自然不一样。 苏辰淘回两本书号政策实行之前出的书,到船上就看。 开头一本是《白猿经》,不著作者名。看内容像是一本军事科普图,配了很多图画,有“观太阳”“观太阴”等图,看起来还挺有意思的。 胤礽不知道这有什么好看的,倒不如他买的几个精巧陶瓷有趣儿,这些有民间的娃娃,还有不少正在做各种工作的彩陶。 有个纺织女俑,釉彩明亮,神态如生,卖给他们的人说这是黄道婆纺织,胤礽伸出手指头转了转那个纺车,还能绕上线纺呢。 苏辰看着书抬手端茶,见保成在玩这个,好笑。 上一次他们在外面行走,这小家伙就喜欢这些民间的小玩意。 没想到长了两岁,还是这个性子。 “保成,你看看这个。” 胤礽丢下他的东西,和他哥并排坐着,看了眼疑惑道:“射罔?” 什么玩意? 苏辰又点了点底下的解释:“鸩毒。” 这一条记载的就是鸩毒的制取方法,用剥皮切快的乌头低温熬制而成,书上说在先时,人经常用这个涂抹在箭头上,中者几步便死。 乌头的毒,在苏辰想来只有□□。 这个制法就是□□的提取方法。 据他为数不多的自然科学知识判断,这应该是当今世界上最早的生物碱的提取方法了。 在他看来这本书科技价值巨大,正打算回去之后依旧交给张英,叫他们整理之后出版。 但保成的一句话提醒了他,“哥,如果这个出成书给大家都看见了,一些坏人想要做事就会方便很多。” 不同时代处理方法不同,这些东西在现代是可以公布的内容,但在此时,或许应该列为政府内部资料。 “那你看看这个,”苏辰又打开另一本,这本有作者,名为《三农纪》,记录中有鸡鸭猪鹅形态习性,是一本不那么完备的养殖书。 《三
155. 淘书 苏辰坐在竹椅子上,赏了会儿……(2 / 4)